姐有個遠房表哥在安徽農村土生土長,讀了當地的師專,當了幾十年的老師。姐問他為啥不逃離,他苦笑著說,上有老下有小,鎮上的房子又太貴,有心無力。
我國目前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生活在農村,廣大農村有6600萬中小學生,將來會成為各行各業的建設者,而他們最初的知識源于鄉村教師。這群在最底層、最偏僻、最窮困農村駐守的老師們,點燃了農村的希望之火。
表哥只是全國840多萬鄉村教師中的一員。姐常想,如果表哥是個單身,也許就有勇氣逃離到城里,但他還有可能會因為收入微薄攢不出房錢,娶不上媳婦。真是進退兩難。
一位鄉村中學老師給姐的單位來信說,今年9月教師歸校時,他發現原本只有三十多個初中老師的學校,一次被城里中學通過考試選拔走了九位年輕的優秀老師,十二個班主任一下少了五個,其中本期初三班的幾門主課老師全部被選拔走了。因為新老師一時難以到位,竟讓整個學校的開學工作陷入癱瘓,也讓鄉村中學的校長十分糾結——優秀的鄉村中學竟然成了城市學校的“育師場”。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姐倒是認為,優秀教師有權利選擇工作的環境。姐曾聽一位鄉村教師說,自己所在學校的學習風氣、教學水平都不好,希望孩子能去鎮里縣里的學校讀書——與他有“同一個夢想”的老師大有人在。
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課題組完成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指出,鄉村教師“中年塌陷”現象較為嚴重。為何鄉村學校留不住優秀的年輕教師?
近年來,政府反腐力度強勁,城市學校從鄉村選拔教師逐步走向公開,選拔方式更為公正:注重筆試成績,不再是進行名為“面試擇優”實為拼關系拼權力拼財力的“暗箱操作”,這讓優秀教師倍受鼓舞,但也讓鄉村學校的教育陷入困境,教育資源不均衡現象進一步加劇。
而且,實行陽光工資后,很多教師存在干好干差一個樣的心理,學校管理也存在領導不上課績效領得多,教師課多反而領得少的現象,普通教師的積極性難以得到激發。
農村學校校園環境差,很多設備配置了也用不上,特別是在邊遠山區,基本還是處于原始的教學狀態。同時,很多學校特別是有初中、高中教學任務的學校沒有教師周轉房,沒有較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外地考聘來的好教師干幾天就走了,本地教師也是下了班直接回家,沒法將更多時間投入教育教學。還有,老師缺少高層次的培訓機會,對未來感到迷茫。
姐的感覺是:人要是沒有了盼頭,生活就會變得沒滋沒味。
12月初,“愛在史家·百名西部鄉村教師北京行”公益活動結束,107名鄉村教師經過一周學習培訓后成功取得“結業證書”,每位教師還獲贈了史家小學老師撰寫的《好教育》、《師道》等書籍。不少老師在培訓中發現了許多以前忽視的問題,比如應該從更多細節關心學生等。
要想留住優秀鄉村教師,應當讓他們在生活上有滿足感。針對鄉村教師工資低、待遇差的現實,教育部、財政部出臺了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決定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義務教育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
但據來信老師反映,有的地方出臺了邊遠山區特殊津貼,但也就100元到幾十元不等,解決不了啥問題。鄉村教師也會算賬,城區教師可以校外補課、招收家庭補習學生,一年下來,農村與城區教師待遇懸殊可達到2-3萬元,這也造成了不少年輕教師不愿意留在農村。
媒體舉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公益活動自2011年啟動以來,4年間共尋找到最美鄉村教師30多名,特別關注教師60多名,最美鄉村教師支教團體3個。最美鄉村教師示范并帶領著中國鄉村教師奉獻在鄉村教育的一線,他們的高尚品德感染著周圍人和整個社會。最怕是聚光燈閃過,鄉村教師又成了被遺忘的群體。
9月初,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根據《意見》,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重點是推動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職任教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有鎮區和鄉村學校的縣(區),重點推動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交流輪崗;沒有鄉村學校的市轄區,重點推動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交流輪崗;鄉鎮范圍內,重點推動中心學校向村小學、教學點交流輪崗。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了,教育部將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校長教師縣域內交流制度化、常態化,多種措施吸引和鼓勵校長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村小和教學點任教。姐希望部長就是鄉村孩子們的“貴人”,早日給他們送去優秀的老師、新鮮的知識。
今年教師節前夕,習總書記在北師大考察時還強調:“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要求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大力提倡在社會各個領域對教師的優待,特別是對農村教師的優待?倳浺宦暳钕,姐翹首以盼更多關于鄉村學校和老師的好消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