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2014,中國職業教育的八個關鍵詞【5】

    2014年12月29日08: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2014,中國職業教育的八個關鍵詞

      8.生均撥款

      “都4%了,怎么還不落實高職生均撥款?”2012年,當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次達到4%時,這個喜訊在高職教育界炸開了花,以為高職生均撥款可以落實了。

      喜訊又在2014年11月28日傳來,當天,財政部、教育部宣布,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兩部門發布的通知提出,2017年各地高職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應不低于1.2萬元,2017年以前,對于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尚未達到1.2萬元的省份,根據東部地區25%、中西部地區35%的基本比例以及各省財力狀況等因素,中央財政按一定比例給予撥款標準獎補。

      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欠賬太多。在兩個“半壁江山”(一是高職教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一是中職教育占中等教育半壁江山——編輯注)的教育系統中,國家在職業技術教育板塊上的財政投入,只占整個教育經費的10.6%(含高職/中職在內)。

      眾所周知,高職自誕生時起就被標以不同的身份:公辦民辦、省管市管、政府管企業管、教育部門管行業部門管,等等。身份決定經費來源,渠道決定經費額度。沒有“標準”的標準導致高職經費投入亂象叢生、嚴重不足:有的僅有學費“投”入,有的僅憑地方“長官意志”投入,有的只有職工基本工資投入,有的示范配套經費是“空頭支票”,有的還需要上交部分學費,成了“負投入”,等等。沒有有效的制度約束,這樣的亂象致使不少高職院校教育經費捉襟見肘。為了維持生計,一些校長只好以簡化辦學條件、降低教職工福利待遇和人才培養質量作為代價。

      職業教育要發展、要升級,資金是保障。高職生均撥款政策落實,是每個高職院校辦學者的夢想,這個“夢”離實現終于不遠了。

    上一頁
    (責編:張勝磊(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