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陜西青年武錚用一年就完成了創業路上的“華麗轉身”:“一年前還在一間小屋子里養蟲子,一年后已經有了500畝養殖基地!
去年,從國外留學歸來的武錚參加了由團陜西省委、省人社廳、省財政廳聯合主辦的首屆陜西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其參賽項目是用獨特的生物昆蟲黑水虻吃掉餐廚垃圾轉化為生物蛋白,這一“變廢為寶”的“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引起大賽組委會和專家團隊關注,并為他贏得了350萬元的風險投資。
除此之外,這名大賽上年齡最小的選手還得到很多“意外收獲”:資深創業導師對其項目進行跟蹤服務,結識了一批和他一樣的創業青年,有了自己的“創業生態圈”。如今,武錚的創業團隊已入駐西安高新區瞪羚谷留學生創業園,成為韓國著名的JM環保株式會社在中國的唯一合作伙伴,并獲得了渭南、蘭州等地的廚余處理項目。
在今年11月舉辦的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上,武錚也代表陜西參加了全國大賽的角逐,并殺入決賽,獲得三等獎和10萬元現金獎勵。
用武錚的話來說,能有這么高效率、快節奏的發展,他原本想都不敢想,是團陜西省委搭建的創業大賽平臺,“讓我的創業項目真正‘落地生根’”。
從某種意義上說,已連續舉辦兩屆的創業大賽只是團陜西省委大力開展青年創業就業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針對如何破解青年創業“三難”問題——項目尋找難、資金滿足難、政策落實難,團陜西省委一直在探索和實踐中。
“我們從青年的需求出發,從‘營造創業氛圍、培養創業素質、提供創業機會’著手,充分發揮組織優勢,通過一系列服務措施,來打通青年創業路上的‘最后一公里’,讓青年從‘要創業’到‘敢創業、能創業、創成業’!眻F陜西省委書記李豫琦表示。
營造氛圍引來創業“好苗子”
跟著團陜西省委的創業大賽宣講團隊,張偉民實實在在地“走了一回基層”。作為兩屆陜西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的評委,他和數十位創業導師一起,深入陜西各市、縣、鄉推介大賽,引來不少創業“好苗子”。
首屆大賽二等獎獲得者、在漢中農村種水稻的創業青年劉金河,就是在鎮里的宣講活動上得知了大賽的消息。今年6月,“曲江杯”第二屆陜西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后,他也成為團陜西省委組織的青年創業分享團成員之一,赴基層開展“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宣講活動。從“參賽選手”到“評委”的身份轉變,讓劉金河感慨頗多。對他而言,創業大賽更深的意義,在于給了像他這樣“沒什么門路”的年輕人一個“平等實現夢想的機會和平臺”。
“老評委”張偉民則對團組織“俯下身”發動創業青年參與的實際效果印象深刻:“既激發了大家的創業熱情,又通過團組織上下通暢的渠道優勢營造了濃烈的創業氛圍!
據統計,通過宣傳,短短數月,就有2000多人報名參加第二屆陜西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參賽項目達1000多個,遠超首屆。大賽在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延安、榆林、漢中等10市,舉行了17場海選。參加海選的,有在校大學生,有博士畢業生,也有返鄉農民工……
團陜西省委副書記段小龍介紹說,陜西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已成為全省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青年創業品牌賽事,除了這個“重頭戲”,團陜西省委還搭建了一系列青年就業創業引導平臺。
在政策服務方面,團陜西省委先后與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等單位簽訂促進青年就業創業的戰略合作協議9個,出臺政策性文件12個。與此同時,團陜西省委還依托全省各級團組織建立的青年社會組織培育中心、青春驛站、12355青少年服務臺等,為青年就業創業以及企業發展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此外,常年組織“創業英雄進校園”、創業明星評選等活動,為青年就業創業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