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評論:去官氣重學氣 大學可以有所作為【2】

    2014年04月04日09:17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論:去官氣重學氣 大學可以有所作為

      大學要涵養學氣倒逼官氣

      李培根的一篇卸任演說令多少學子和學人嘆息、沉思和反省。不知道在任的校長和書記們有何感想,在我看來,他是在感慨自己猶如“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的遺憾與無奈。

      在他的演講中,廣受人們關注的遺憾與無奈之一是他為沒能做到而感到慚愧的“希望在我們的校園里充滿學氣,有簡單的文化”。在他看來,“在這個校園里還是多了一些官氣,少了一些學氣”。其實,這不是哪一所大學存在的現象,而是我國大學的通病。他本大可不必因此而感到慚愧,但他卻為此耿耿于懷,于那么莊嚴、隆重的時刻袒露心聲,足可見他對學氣的看重。

      重官氣、輕學氣,在我國大學里由來已久。師生員工以官為上,以為官為榮,以升官為幸,以識官為傲,以孝官為樂,以獲官寵為機遇,以遭官責為險遇。教職工競逐科長、處長之職位,處長、部長則削尖腦袋謀取書記、校長職位之空缺?蒲谐晒缘玫焦賳T肯定為榮耀,學術會議以獲邀官員光臨為有品位。有官職就有權威,為官就能發號施令。遇官則柔,為官則剛,官大一級便“真理”在手,指點江山,教授只能俯首聽命,學生只能任憑擺布。大學之沉疴既久,對辦學的影響亦甚。

      去官氣、重學氣,已是我國大學的燃眉之急。扭轉行政化傾向,純潔學術風氣,回歸大學邏輯,弘揚大學理想與精神,既是大學的需要,又是國家的需要。重官氣之風表現在大學,根源在社會文化和體制。我國大學徒有法人之名,卻無法人之實,所以,去官氣首先需要解決大學與政府的關系問題,使大學回歸學術組織。改革國家對大學的集權管理體制,政府只宏觀管理教育和科研事業,不管具體的大學,不賦予大學行政級別,不任命大學行政官員,建立大學與政府之間的和諧治理機制,為去官氣、重學氣創造適宜的外部條件。

      去官氣、重學氣,大學并非不能有所作為。大學重官則官氣越重,重學則學氣日隆。大學重官與否,首在書記和校長。他們不看重自己的官位,不恣意用權和弄權,則大學的官氣式微,學氣愈濃。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制定大學章程,就是要將大學的官位和官權關進制度的籠子,約束和規范為官者的擅權專斷,將官權的影響限定在適當的范圍。建立學術委員會制度,就是要增強教授的話語權,使學術價值和學術標準主導大學辦學,使大學理想和精神注入大學的脊髓,成為大學的命脈。套用蘇軾的一句名言,就是使大學“腹有學術氣自華”。

      這樣看來,去官氣、重學氣,絕不是某個人以一己之力能夠實現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用黃遵憲的話來說,就是“斯文一脈比傳燈,亦賴儒僧延不墜”。 (別敦榮 作者系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