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難不難?創業教育還要跨過哪些門檻?【2】

B.認知門檻:創業教育普及度不高
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普及程度、學習效果究竟怎樣?以下部分基于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于2012年在北京89所高校進行了“首都高校大學生(本?茖W生)發展問卷調查”,樣本量為32714人。其中11460名學生回答了高校創業教育普及度的相關問題,4399名學生表示接受過創業教育(圖3)。
課題組將創業教育分為基礎性教育、模擬性教育、實踐性教育和觀察學習性教育等4種類型;A性教育是指主要通過學習獲得創業所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識。模擬性教育是指以創業大賽為主要形式,運用創業知識,模擬體驗創業過程。實踐性教育是指學生真實地進行創業實踐,不再只是模擬性地投入。觀察學習性教育是指對創業榜樣的觀察和學習,以和創業者、企業家和創業導師的交流為主要形式。
創業教育普及度
從調查結果看,高校創業教育的普及度并不高。26.7%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提供創業教育,19.5%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沒有提供創業教育,53.8%的大學生對學校是否提供創業教育并不清楚。
從不同學校類型創業教育的比較看,研究型大學各類創業教育的比例均不同程度高于教學型本科院校和高職大專院校。特別是模擬性創業教育,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普及度達到43.5%,而教學型本科院校和高職大專院校的比例分別只有27.7%和17.0%。
從四種創業教育的普及度看,差異顯著;A性創業教育的表現最好,各類高;A性創業教育普及度均在60%以上。其次是模擬性創業教育,第三是觀察學習性創業教育。比例最低的是實踐性創業教育,各類高校的普及度均在15%之下。
創業教育參與度
大學生在四種創業教育的參與度方面有顯著的差異,參與基礎性創業教育的比例最高,各類高校的比例均在70%以上;其次是模擬性創業教育,各類高校的比例在30%上下;觀察學習性創業教育的參與度較低,各類高校的比例在24%左右;實踐性創業教育的參與度最低,各類高校的比例在20%左右。
從學科門類的比較看,社科類、理科類、工科類、文史哲在四種創業教育上的參與度比例差異都很小,均在8個百分點之內。
創業意向
大學生有創業意向的比例較高,特別是遠期創業意向。根據調查數據計算,大學生有近期創業意向的比例達到29.8%,而有遠期創業意向的比例達到57.6%,幾乎翻倍。
多數大學生能夠理性看待創業,發揮個人比較優勢,將創業與專業相結合。創業意向與專業匹配的大學生所占的比例為51.3%。
不同類型學校學生的創業意向差異顯著。高職大專院校學生的創業意向最強,近期創業意向比例為43.2%,遠期創業意向比例為66.7%,創業意向與專業匹配度為57.6%。教學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創業意向居中,相應的3個比例分別為30.8%、59.2%和53.2%。研究型院校學生的創業意向最低,相應的3個比例分別只有24.1%、53.7%和47.4%。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高校畢業生是最高層次的人力資源,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創業不應簡單地看成就業替代,而應該用創新引領創業,進行較高層次和水平的創業。為考察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基于北京大學教育學院2010年“首都高校研究生發展調查數據”進行分析。
課題組將創新能力分為知識體系、思維特征、行為特征和人格特征四個方面。用23個具體問題來考察研究生在培養階段這四個方面創新能力的變化。統計數據顯示出以下結論:
第一,在知識體系、思維特征和行為特征方面,創新能力在讀研期間有較大的提高。
第二,在人格特征方面,創新能力在讀研期間提升幅度相對較小。特別地,有相當大比例的研究生在“精力旺盛程度”“對事情的好奇心”“易被復雜事物或新異事物吸引的程度”和“冒險程度”等方面沒有變化或者降低了。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