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林露)今天下午,北京市教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據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各區縣深入推進本區縣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富有區域個性的教育新版圖已經呈現在市民面前。
首都功能核心區
東城:六大路徑融通“學有優教”
■ 戰略規劃:以10年學區制管理為基礎,八大學區通過深度聯盟制、建立九年一貫制學校、構建優質教育資源帶、托管制、小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六大路徑,穿越校際,打通學段,推進教育的全面優質品牌化,2020年優質校覆蓋率近100%。
■改革新舉:八大學區以品牌校為龍頭,捆綁兩個臨近的普通小學,形成“1+2”模式的“優質教育資源帶”!按竽昙壗M制”將一所優質校與一所薄弱校聯盟結對,實現軟硬件優質資源“大通道”。優質小學增設初中部和示范中學增設小學部,探索中小銜接實施路徑。
■學位增長:6年增加優質校33所,2014年擴大學位6450個。
■師資建設:全區教師借助“教育云”網絡優勢,共享數字精品課程、名校教育系列資源、名師課堂等一系列優質學習資源。
西城:試行學區+集團力促高位均衡
■戰略規劃:制定《關于推進義務教育重點領域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主要明確了八個重點內容:一是積極探索學區制,二是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三是完善學校教育教學功能,四是統籌各類資源深化素質教育,五是努力破解擇校難題,六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七是健全教育評價導向機制,八是探索完善現代學校管理體制。
■改革新舉
今年將試行學區制,以街道行政區劃為基礎,建設11個學區,分別是德勝、什剎海、西長安街、大柵欄椿樹天橋、新街口、金融街、陶然亭白紙坊、展覽路、月壇、廣安門內牛街、廣外學區。計劃投入22.8億元完成4個新建校32個改擴建工程70多個裝修改造項目,重點對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學校進行建設和改造,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水平,使全區中小學硬件設施達到均衡。
西城區將積極推進建立以綜合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為導向的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推進綜合評價和發展性評價,把學生的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方面作為評價學校教育質量和學生發展水平的主要內容。今年,西城區將采取高校、優質中學辦附屬小學的方式,共同探索小學與初中教育教學的銜接,發揮高校和優質中學資源優勢,推動附屬小學的發展,實現共同提升。
■師資建設
今年,西城區將有序擴大教育集團規模,通過新增和調整,使教育集團總數達到15個,涉及69所中小學。今年將著力培養、潛心打造理念先進、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重教愛生的教師隊伍。啟動“西城區名師工程”,以現有的特級教師為核心,培養一批市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成立由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學科帶頭人等學科領域名師組成的教育系統導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