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方略
針對上述分析,要提升本文需針對性解決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要以“人生”的“留白”為重點集中論述,可以先刪減再增強——刪減合并二到四段,增加后文論述中心觀點的內容;二要緊扣標題“智慧留白,人生至境”,突出“智慧”和“至高境界”,這樣就可以強調“留白”的意義;三要改寫倒數第二段,可以從“留白是為了更好地創造與前行”的角度來說明“留白是人生至境”,要更換所舉事例,如可舉楊瀾人生中的兩次“留白”和“飛躍”(1994年從央視辭職到美國留學,1998年成鳳凰衛視《楊瀾工作室》當家人;1999年退出鳳凰衛視,一度沉寂,2000年成“陽光衛視”當家人)。另外,恰當運用對比、比喻等論證方法,也能為本文錦上添花。
留白,讓人生更美好
緊繃著神經,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容片刻的放松與懈怠,就像一臺機器一般麻木地運轉著,這樣的人生,太滿!太累!對于人生,我們不能把它塞得太滿,而需要留白。
人生留白不是懈怠,不是偷懶,更不會影響我們人生的質量,相反,它是一種自我豐富,自我完善。我們的人生就如一張畫紙,聊聊數筆丹青于白宣紙上,是中國畫,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水墨留白,因此,我們人生的最高境界便是人生留白。
留白是一種人生享受,它讓我們舒緩身心,收獲一份安適。龍應臺說:“人生的跑道上,有人在五千米賽跑,有人在百米沖刺,而你卻在清晨散步,你會害怕自己被淘汰了嗎?”不,不會。欲速則不達,只要懂得布局人生,一樣能成功。給人生留白,停下忙碌的腳步,散會兒步,賞賞風景,我們的心境會變得平和安適,緊繃著的肌肉也將得到舒緩,這份豁達安適,是一味塞滿人生、庸庸碌碌的人無法體會的。
留白讓我們安適卻不會使我們落后,反而能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有效率。身處高三,面對著屈指可數的高考,每個人把時間的海綿擠了又擠,每天的時間都被學習塞得滿滿的,腦海中被大段大段的課文填滿。我們需要充實學習生活是毋庸置疑的,但過度甚至完全將讀書塞入人生,卻容易適得其反。不妨給自己的時間留些空白,放下手中的筆,看看窗外的景致,呼吸幾口室外新鮮的空氣,去外面走一走或是繞著操場跑上幾圈,再去學習,勞逸結合,你會發現思緒更加明晰,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留白不僅讓我們有高質量的工作與學習,更能讓我們有一個幸福的生活,產生幸福感。在2011年,廣州市成為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激情而又愜意的生活方式。匆忙高節奏的生活過后,每個人都懂得放松自己,K歌,購物,喝下午茶……在這片“留白”里,把工作的繁雜和生活的瑣碎拋到九霄云外,盡情陶醉。
一個會布局的人,永遠不會把人生塞得太滿,留白,讓人生更美好。
描述形象,比喻生動,讓人輕松理解因“滿”而“累”的道理,印象深刻。
闡說“留白是一種自我豐富,自我完善”,契合材料含意,但“因此”在這里應屬強加因果。
先亮出分論點“留白讓我們舒緩身心,收獲安適”,然后引龍應臺的話加以闡說和生發,并連接命題材料中的語意,總體來說,既切文章題目,又合材料含意。思路順暢,語言形象。
深入一層,闡說“留白讓我們工作學習更有效率”,體現了思維深度。結合自己的學習來寫,貼近生活,更顯真實。但語言表達比較隨意,如“讓生活更有效率”“屈指可數的高考”“將讀書塞入人生”等,都是病句,影響了語言信息的有效表達。
表面上是又一次遞進,但實際上和第三段闡述的道理幾乎是一致的:“在留白中體會豁達安適”和“在留白里放松自己,愜意陶醉”有什么不同呢?
總結全文,照應題目,簡潔有力。
總 評
這篇文章的優點比較突出,首先是審題準確,立意得當,這一點從文章標題上就可以看出;其次是觀點鮮明,思路清晰,文章標題即中心觀點,第二段到第五段,每段首句都為一分論點,表述時又兼顧了上下文的過渡銜接,值得肯定;再次是結構完整,文章總體采取總分式,首尾照應,主體部分采用層進式,步步推進,使全文嚴絲合縫,渾然一體。不足之處首先在于邏輯思維不夠嚴密,第二段中的強加因果,第五段相比第四段的“似進實退”,都暴露了思考和表達的隨意性;其次是缺乏經典論據,用自己的學習生活為例固然能使文章貼近生活,但經典論據因其權威性而更具說服力;再次是語言表達有欠缺,具體表現為敘述性語言較為啰唆,說理性語句語病迭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