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看到,在北京大學,對于MOOCs,已經不僅僅是學校的積極性助推教師的積極性,而是教師積極性和學校積極性并舉,而他們的目標也不僅僅只是參與MOOCs,同時也借此改進北大的教學,提高質量!氨贝鬄槭裁匆芯拷梃bMOOCs的理念?因為北京大學有一批優秀教師想讓自己的傳道授業影響最廣泛的人群,與全國廣大學子分享北京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是一種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崩顣悦髡f。
上海的高校也正在探索大規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方式。上海30多所高校建立了課程資源共享中心(UCC),他們進行探索的第一步是把服務對象定在上海高校在校大學生,實行優質課程共享,進行教學方法改革。他們經過專家評審,精選所在高校首批7門共享精品課程,并采取“面授+視頻課程+討論”的新的教學模式,以達到調動教師、學生積極性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學生對共享課程普遍反映較好,目前選學這些課程的已有3189名學生。
陸昉說,通過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教師也將從重復的教學傳授中解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學生的培養和提高教學質量上。上海高校課程資源共享中心現在正集中各校的優勢力量,逐步打造中國精品網絡共享課程。有專家建議上海高校課程資源共享中心在總結現有經驗的基礎上,與上海開放大學合作,逐步向社會開放。
“傳統大學迎接MOOCs挑戰,我們的想法是,第一,優質教學的輻射與自身教學的改進并舉。第二,當下,以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為牽引,讓盡量多的優秀教師對從事MOOCs方式的教學有切身體驗,經歷從興奮、畏難,再到自由王國的過程。第三,積極創造條件,適時發起和推動中國網絡開放課程平臺的建設。最后,積極投入相關研究,比如技術、方法、政策、制度的建設等!崩顣悦髡f。
當MOOCs把課程放在網上,是否會意味著一部分教師要失業了?陸昉對此并不擔心:“MOOCs把優質課程的視頻放在網上,教師們能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討論、探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改變教學模式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學質量!
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閔維方說:“我們應該在現有基礎上研究和借鑒他人,發展自己。一方面把握歷史機遇,另一方面,注意國際上的最新動向,在把握世界科學技術最先進的成果基礎上,實現我們自己的跨越式發展。北大、復旦等名校,如何駕馭新的時代、新的技術、新的發展趨勢?新的潮流中,高校如何發展定位,探索哪些新的運作模式、新的網絡技術?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