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第五章 高考志愿決策實務【3】

    張恒亮

    2013年01月18日16:19        手機看新聞

    第二節 分數定位學校的基本方法

    5.2.1 高考錄取的原則和程序

    作為高三學生,我們的首要目標是考取適合于自身發展的學校和專業。那么我們就要對高校的錄取規則了如指掌,否則就難以順利實現這目標。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省份高考志愿的設置仍然是順序志愿的方式,即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之分。下面著重討論順序志愿的填報規則。

    普通高校的錄取規則從根本上來講,一直都遵循先分數、后志愿,再分數,再志愿的原則。具體來說,就是首先將全省參加高考學生的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名,根據當年的招生計劃劃定各個批次的錄取分數控制線。這里首先就有一個批次的概念。什么是批次呢?為什么要有批次呢?這是因為在每個省招生錄取的高校很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時錄取,將不同類型的院校分期分批進行錄取,由此形成錄取批次。分批次錄取既有利于不同類型高校招生,也有利于增加考生的錄取機會。除提前批外,批次越靠后,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會逐批降低,只要正確掌握不同批次及同批次不同順序的志愿之間的關系,前批次如果不能錄取,后批次仍有機會。一般來講,各省的錄取過程中共分為六個批次,他們分別是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埔慌、?贫。下面我們就具體介紹各個批次錄取學校的特點。

    • 六個批次的介紹

    提前批:錄取院校一般為軍事、武警、公安院校,國防生招生院校,教育部直屬師范本科院校,招收航海類專業的院校,本科錄取院校的本科預科班等。 
      本科第一批:錄取院校一般為教育部直屬高校,“211工程”院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屬重點高校,本批錄取院校的本科預科班,對口招收職教師資班的高校,本批招收一類模式考生的藏、彝文本科專業的院校等。 
      本科第二批:錄取院校一般為本科第一批和本科第三批之外的本科院校,本批錄取院校的本科預科,對口招收高職班的院校,本批招收一類模式考生的藏、彝文本科專業的院校
      本科第三批:錄取院校一般為民辦高校、獨立學院、普通高校的聯辦校,本批錄取院校的本科預科班等。 
      ?频谝慌轰浫≡盒R话銥槠胀ū究圃盒8呗殹矊?啤、獨立設置的普通高等?茖W校,本批錄取院校的民族?祁A科。 
      ?频诙轰浫≡盒R话銥楹呗殞W院、民辦高校、獨立學院、普通高校的聯辦校及公辦民助二級學院等。

    在以上這六個批次中,除了提前批,從本一批到專二批,其錄取分數控制線依次降低。也就是說,你的分數達到了某一批次的最低錄取控制線,你就可以參加該批次及以下批次的錄取。比如,你的分數達到了一本最低錄取控制線,那么你就可以參加從一本到專二所有批次的錄取,你如果只達到了二本的控制線,你就只能參加二本及以下批次的錄取,而不能參與第一批次的錄取。這就是先分數原則。

    • 學生的第一、第二、第三志愿及平行志愿

    我們的成績一旦進入某一批次,就有資格填報這一批次的學校了,在志愿表上,每一個批次可以填寫三到五個學校志愿,每一個學校又可以填寫四個專業。這樣就有了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平行志愿的區別。學生要填的第一志愿學校和專業,一定是自己最理想的、最希望被錄取的學校和專業,第二志愿學校及專業便成為退而求其次的,平行志愿是指提前批本科第一志愿后的兩個“第二平行志愿(本科)”以及在三個本科批次和兩個?婆沃,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院校、專業后面的三個“第三平行志愿院!。平行志愿的投檔都是并列的,也就是在院校中不分誰先誰后,但在學生中按分數從高到低排列投檔。具體來講,是指在第一、第二志愿投檔結束后,招辦首先將同一科類(理科還是文科等)、批次投檔資格線上“自由可投”的考生先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檔。對具體考生來講,排到自己的成績可以投檔時,先投平行志愿中的第一志愿;若已錄滿,再投平行志愿中的第二志愿;若還滿,則投平行志愿中的第三志愿,依次類推。近年來,許多省份都實行了平行志愿,有的在第一志愿設置平行志愿,意即學生填報的幾所學校都視作第一志愿,有的省份則只在第二志愿設置平行志愿,第一志愿還是只能報考一所學校。

    • 學校錄取原則

    學校在錄取的時候總是先錄取第一志愿的學校和專業,只有當第一志愿錄取結束后尚未完成招生計劃,它才會考慮錄取在第二志愿填報該校的學生。如果你在第一志愿沒有填報某個學校,那么你就很可能不被該學校錄取。據統計,各省在錄取過程中,一般有70%以上的高校僅錄取第一志愿的學生就已經完成了招生計劃。因此如果在第二志愿填報這些學校,就基本上沒有被錄取的希望。這時就體現為以志愿為主的錄取原則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后志愿原則。

    再分數的原則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學校在錄取的時候,在選擇所有將該校填報為第一志愿的學生中,依然采取從高分到低分錄取的原則;第二是平行志愿錄取時,按照分數的高低排序進行投檔錄取。舉例來講,對于填報了平行志愿并處于自由可投的狀態的學生,將他們進行分數排序,如果最高分是700分,則先投700分的考生,再投699分的考生,再投698分的考生……,依次類推。

    再志愿的原則就是在填報了平行志愿的考生錄取時,對于某一具體考生來講,按其志愿排序A、B、C學校等,先投A學校,再B學校,再C學校的順序檢索,如考分夠A學校,就投檔到A學校,如不夠,則看B學校,以此類推……。

    所以我們講,從總體上來說,高考的錄取原則就是先分數后志愿,再分數,再志愿。依次類推。

    • 高校錄取基本程序

    新世紀以來,我們已經全面實現了網上錄取,它的基本程序如下:

    1、招生學校在省招辦獲取本校的登錄用戶、密碼等注冊信息;

    2、核對招生計劃,提出調檔比例;

    3、根據各學校的第一志愿生源情況進行統計預測,確定院校調檔線;

    4、啟動投檔引擎,實施計算機自動投檔;

    5、院校通過網絡下載考生基礎信息和電子檔案;

    6、網上審閱考生電子檔案;

    7、院校擬定預錄取名單和退檔名單;

    8、辦理錄檢手續;

    9、打印錄取新生名冊。

    網上錄取的優勢:

    1、網上錄取使各招生院校不用派人到各省、市的錄取現場進行錄取,而是在學校的內部,由學校的招生領導小組及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一支錄取隊伍,以集體辦公的方式進行錄取工作,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錄取方式,避免了以往有可能發生的個人行為,從而使普通高校的招生錄取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2、網上錄取是建立在招生、學籍、學歷管理和畢業生就業服務一體化綜合信息系統的前提和基礎上的,為錄取的考生就讀和畢業提供了簡化、快速、科學和防偽手段。

    網上錄取由于是在互聯網上實現的,從而拓寬了互聯網的應用范圍,發展了我國的互聯  網,并推動了國家網絡硬件環境的建設,使所有網上用戶都能因此而受益。

    5.2.2  如何根據高考成績定位學校

    由于現實體制的原因,我們選擇學校還不能都像幸福的內蒙古學生一樣,拿著自己的高考分數直接去網上實時拍賣學校。當然,如果教育部良心發現,為了更好的造福于學生,要求2009年在全國普遍實施網上公開實時填志愿的志愿填報方式,則另當別論。但據我看,這種可能性很小。那么,現在,更多的人還得像眾多企業到中央電視臺投標廣告黃金時段,用自己的分數去投學校的標,必須一次成功,否則無法進入令自己滿意的學校。而我們的志愿咨詢更多時候就像投標咨詢一樣,只能根據這學校往年的行情,來分析判斷今年的錄取線大致在哪里。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用分數定位學校的幾個工具:

    第一組概念:

    省控線(S):是高考錄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確定學生或學校所在批次的分界線。由省招委根據各批次的招生計劃及當年考生的情況確定。它一般會在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由省招委統一向社會公布。

    分差(F):是確定錄取相對位置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學生的成績或學校(專業)的錄取分數與它所在批次的省控線之間的差。

    狀元線(Y):當年某一科類(文科、或理科)排名第一的學生的高考總分。它是計算學生錄取相對位置的重要數值。

    學;驅I錄取線(C或Z)。是指學;蚰承5哪骋淮_定專業錄取的排名最低的學生的高考總分。它是計算考生相對位置的一個重要數值。

    學校平均分(pc)。是指學校往年實錄學生高考成績的平均值。

    第二組概念:

    學生分差:設學生成績為X,則學生分差為X-S

    學校錄取分差:學校錄取分與所在批次省控線之間的差,C-S

    學校專業分差:學校某一具體專業的錄取分數與所在批次省控線的差值即Z-S

    學校平均分差:學校某年的錄取平均分與某批次省控線的差值:pc-S

    狀元分差:狀元線與某一批次省控線的差值即:Y-S

    第三組概念:

    學生錄取相對系數,是指學生的分差與當年高考狀元的分差的比值。

    學生錄取相對系數(PS):PS=(X-S)/(Y-S)

    學校錄取分相對系數,是指學校的錄取分差與當年高考狀元分差的比值

    學校錄取分相對系數PC=(C-S)/(Y-S)

    學校平均分相對系數,是指學校錄取平均分的分差與當年狀元的分差的比值。

    學校平均分相對系數(PpC):PpC=(pc-S)/(Y-S)

    專業錄取相對系數,是指某個學校的某一特定專業的分差與當年高考狀元分差的比值。

    專業錄取相對系數(PZ):PZ=(Z-S)/(Y-S)

    在掌握了上述概念后,我們一般運用下面幾種方法來定位學校。

    一、用學校分差確定學校的大致范圍。具體來說,用自己的高考分差(自己的高考分數與所在批次的省控線的差值)與所定學校的往年(5年以上)的分差(所定學校往年實錄線與所在批次省控線的差值)的最大值進行比較。如果自己的分差大于學校往年(5年以上)的分差的最大值,則錄取的概率很大。

    二、用專業分差確定專業,如果你確定了報考專業,這時就可以用專業錄取分的分差與自己的分差相比較,如果你的分差大于你報考學校某一具體專業的往年(5年以上)分差的最大值,那么被錄取的概率比較大。

    三、用自己的分差與所選擇學校往年平均分差相比較。學校平均分是指每年實錄考生的高考分數的算術平均值,它基本反映了學校錄取考生的整體成績水平。學校平均分與當年該校所在批次的錄控線之間的差值,即平均分差,是衡量考生錄取概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將考生的分差與學校往年的平均分差在5年以上的最大值相比較,如果學生的分差大于學校的5年以上的平均分差的最大值,則錄取的概率很大。

    四、用錄取相對系數法精準定位。用多年錄取分差最大值、平均分差最大值基本上可以篩選出幾個學校,為了更精準定位,可以運用錄取相對系數法進行再篩選,錄取相對系數為各分差與狀元分差之間的比值,學生的錄取相對系數為學生的分差與狀元分差(狀元線與學生自己對應批次的省控線之間的差值)的比值,學校專業的錄取相對系數為學校專業往年的錄取分差與當年狀元分差的比值。學校平均分錄取相對系數則為學校錄取平均分差與當年狀元分差之間的比值。之所以提出錄取相對系數,在于分差是一個絕對值,如果某年高考區分度不是很好,高考狀元高出一本線的分值(狀元分差)低于往年一些高分學校的錄取線,那么用分差就無法判斷能否考進這些學校,這時就需要引入相對概念,即相比于高考狀元,學生高出一本線的幅度是多少,而往年學校高出一本線的幅度是多少,如果學生高出一本線的幅度大于學校,則可以報考該學校。

    以上方法中,我們主張決策者側重于運用第三種方法,即平均分差的運用。因為我們進學校的目的一定是能選擇到有競爭優勢的專業,而這類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一般都會高于學校錄取線,如果你的分數能達到其平均分,則進入有優勢的專業把握就會很大。

    按照學業規劃的觀點,我們選擇專業重于選擇學校。那么在計算錄取相對系數時,就不能僅僅局限于計算某個學校的錄取相對系數,而應當具體到這一學校的某個專業的錄取相對系數(PZ)。用專業的錄取相對系數(PZ)幾年的平均值與我們的錄取相對系數做比較;另外,也可以用學校往年的錄取平均分相對系數(PpC)均值與學生的錄取相對系數做比較。如果學生的錄取相對系數大于它們兩個(PpC均值與PZ均值),則錄取的把握相當大。以此作為我們的參考,方能體現科學決策。

    下面,我們就用相對系數計算部分學校(四川理科)的錄取相對系數。

     

     

    2005

    2006

    2007

    2009

    2010

    2011年預測線不高于

    2011預測線不低于

    2011實

    錄線

    一本控制線

    598

    560

    532

    498

    512

    519

    519

     

    高考最高分

    716

    701

    690

    655

    676

    691

    691

     

    西南交大錄取線

    616

    602

    559

    521

    539

    570.23

    544.20

    546

    相對系數

    0.15

    0.30

    0.17

    0.15

    0.16

     

     

     

    南京理工錄取線

    630

    598

    570

    534

    532

    565.61

    539.98

    521

    相對系數

    0.27

    0.27

    0.24

    0.23

    0.12

     

     

     

    清華大學錄取線

    698

    668

    660

    624

    639

    664.68

    650.74

    649

    相對系數

    0.85

    0.77

    0.81

    0.80

    0.77

     

     

     

    四川大學錄取線

    598

    603

    562

    521

    543

    571.45

    519.00

    547

    相對系數

    0.00

    0.30

    0.19

    0.15

    0.19

     

     

     

    電子科技大學

    598

    606

    583

    508

    539

    575.11

    519.00

    556

    相對系數

    0.00

    0.33

    0.32

    0.06

    0.16

     

     

     

    西南財經大學

    609

    599

    570

    538

    558

    567.24

    535.00

    575

    相對系數

    0.09

    0.28

    0.24

    0.25

    0.28

     

     

     

    中科大錄取線

    673

    657

    635

    694

    616

    733.73

    628.07

    626

    相對系數

    0.64

    0.69

    0.65

    1.25

    0.6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631

    640

    624

    585

    596

    619.15

    567.16

    605

    相對系數

    0.28

    0.57

    0.58

    0.55

    0.51

     

     

     

    西安交通大學

    650

    626

    609

    573

    587

    602.82

    594.85

    599

    相對系數

    0.44

    0.47

    0.49

    0.48

    0.46

     

     

     

    哈工大

    648

    614

    596

    565

    569

    592.40

    578.78

    585

    相對系數

    0.42

    0.38

    0.41

    0.43

    0.35

     

     

     

     

    上表就是通過對2006~2010年度部分學校的錄取相對系數的計算來預測2011年的錄取分數線。具體作法就是,根據往年錄取相對系數的計算,大致計算出系數的活動范圍,進而確定當年的相對系數,并根據估算的系數與省控線、全省最高分等變量來確定當年某一學;驅I的最低錄取線,進而確定自己是否報考。就上表而言,我們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例,根據2005~2010年度相對系數的計算,我們可以大致估算出2011年的相對系數活動范圍,也就是0.44~0.49之間,其結果2011年西安交大實際錄取線應該在594~602之間,而2011年度西安交通大學實際錄取線為599,顯然它位于該區間之內,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只是提供了一個確定相對系數活動范圍的方法,其取值范圍較窄,這就導致了少數學校2007年的相對系數預測不是很準確,于是有些學校的錄取相對系數也超出了往年的范圍,比如清華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但我們相信,只要加長取值區間,并考慮當年的一些特殊變化(擴招或縮招、媒體炒作等),則一般都能得出比較準確的預測。

    這里,學;驅I的錄取線就將涉及到另一個現象,就是對變動趨勢的把握。從往年的變動趨勢來把握今年的錄取規律。由于招生人數的變化,由于報考人數的多寡,即錄取率變化,每個學校的錄取排名或分差都處于變動之中,總是或高、或低,不可能一直升高或一直下降。它都是圍繞著平均值升高或降低。

    在學校方面,也就是目標學校和專業的招生計劃數,報考學校和專業人數的多寡,即學校和專業錄取率變化,有沒有大幅度的變化,一般來講,如果招生計劃大幅度地增加,尤其是學校和專業錄取率增加,則它的分差可能降低,排名可能靠后。反之,則分差升高,排名靠前。

    在考生方面,也就是報考人數方面,它的影響因素比較復雜,如果目標學校、專業成為該省考生的熱門專業,則分差可能提高,排名靠前。反之,分差降低,排名靠后。怎么確定是否熱門呢?這就要參考有關資料,比如《招生考試報》編寫的《招生章程》中就有往年的報考熱門專業資料。另外,要注意媒體的宣傳,在媒體上炒得比較多的學校和專業一般分差都比較大,而排名也都靠前。

    五、描述大小年現象的指標:錄取系數法  

     錄取率系數就是錄取人數除以提檔線上報考第一志愿人數比值。大小年現象的量化。如果錄取率低,說明報考此學校的學生競爭激烈,該年屬于大年,如果錄取率高,則說明報考學生少,招生計劃大,學校招生般處于小年。下面我們可以用錄取率來描述學校的大小年變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大小年變化表

     

    學校名稱

    年份

    實際招生數

    批線一志愿報考人數

    學校錄取率

    對外經貿大學

     

    1998

    5

    14

    0.357

    1999

    7

    11

    0.636

    2000

     9

    15

    0.600

    2001

    18

    80

    0.225

    2002

    33

    38

    0.868

    2003

    18

    21

    0.857

    2004

    19

    27

    0.704

    2005

    27

    97

    0.278

    2006

    30

    45

    0.667

     

     

     

     

     

    學校名稱

    年份

    實際招生數

    批線一志愿報考人數

    學校錄取率

    吉林大學

    1999

    29

    31

    0.935

    2000

    42

    55

    0.764

    2001

    138

    113

    1.221

    2002

    160

    222

    0.721

    2003

    160

    145

    1.103

    2004

    120

    173

    0.694

    2005

    180

    302

    0.596

    2006

    178

    139

    1.281

     

    在以上圖表中,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錄取率低的年份為該校的大年,錄取率高的年份為該校的小年。并能大體預測出當年的大小年變化趨勢。

    其實這種預測大小年變化趨勢的方法還有待實踐檢驗,能否將其作為規律來使用,筆者表示懷疑。為什么會出現大小年的現象呢?其根源就在于信息的封閉或者說不對稱。學生在填報志愿時能參考的只是往年的招生錄取資料,而這些資料所顯示的往往與今年的實際情況不同,如果某所學校去年或前幾年因為報考的人數多,造成錄取分數很高,這就為學生造成了不敢報考的假象,結果大家都不敢報考,造成了該所學校今年的錄取分數線大幅度下降。但如果大家都知道了這一現象,并以大小年現象為根據去放膽報考,結果實際情況是又有大量的學生報考了這所學校,人為地將它的錄取分數線抬了起來,這樣就會造成很多學生高分落榜。

    這就提醒了我們不能以大小年為規律填報志愿,而真正應該重視的是當年實際的報考情況的分析預測,當然如果能實時的看到報考情況(比如網上公開填志愿模式,08年開始在內蒙古實行)是最好的了。但在沒有實施這一模式的情況下,我們還只能分析預測當年的變化形勢。一般來說,上各種媒體比較多的學校,大家都比較關注,因此報考人數可能較多,而一些偏冷的學;虻谝淮握猩膶W校報考人數相對較少;另外,從地域上來說,發達地區學校報考人數要相對多一些,而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報考人數就要少一些。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選擇冷門學;蚯钒l達地區的學校,其落榜的風險相對要小一些。

    六、位次法:是通過自己在全省的排名與目標學校往年錄取線上學生排名的進行比較,如果自己的排名比學校最低錄取線學生排名靠前,那么就可以報考該學校。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超高分數學生及頂級學校,比如北大、清華、上海交大、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這些學校的錄取線排名變化不太大,可作參考。如果成績屬于中等的學生,一般不建議使用。 

    (責編:楊玉君(實習)、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