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利因素也不容忽視。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袁桂林表示,由于財力不足,部分高中靠創收乃至高收費來解決經費來源,導致了“國際班”等高收費行為盛行。
專家建議,應該在加大對高中教育投入的基礎上確保教育“公共事業”屬性。中外合辦的“國際班”應明確審批制度和權限,規定本土學生的招生比例;規范課程設置,明確中方和外方課程所占比例;應該在財務上公開透明。
東華大學教授嚴誠忠表示,高中“國際班”亟待規范,特別是示范性高中,更要控制開設“國際班”,避免優質教育資源和教育經費被少數家庭子女占用。
“教育國際化是正確的,但要看孩子是否適合去國外留學!鄙虾J锌亟袑W校長張群表示,盲目的出國熱危害很大,從家長到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都要給攀比出國的現象降溫。(文中小新為化名)(記者丁靜、仇逸)
![]() |
(責任編輯:袁勃、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