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十個最熱點(五):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報道_人民網公務員考試頻道_人民網教育>>申論

    申論十個最熱點(五):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中公教育

    2012年11月14日14:03        手機看新聞
    申論十個最熱點匯總

    201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背景鏈接】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貧富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不是危言聳聽。有關數據表明:中國社會貧富差距由改革開放初期的4.5:1,擴大到目前的近13: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擴大到2011年的3.13:1。全國收入最高的10%群體和收入最低的10%群體的收入差距,從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但是,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仍然比較嚴重。

    【標準表述】

    [專家觀點]

    為何要實行收入分配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過經濟增長的速度遠高于公民收入的增長,而目前我國高、中、低收入人群都存在問題。高收入人群財富過于集中,這顯然是收入分配機制上出現不合理的因素導致的。中產階層是目前社會負擔最重的人群,尤其在稅負上。低收入人群不交稅,高收入人群有許多避稅的方法和渠道,只有中等收入人群個個都得老老實實交稅,并且由于目前我國中等收入人群的基數、比例都還太小,因此他們的負擔愈加沉重。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彭希哲教授

    按照中國的扶貧標準,現在中國的貧困人口在4000萬人左右。按照每天2美元的國際標準,中國應該有近1億窮人。而在貧困線之上附近,達不到平均收入水平的易于陷入貧困的人口約在2億人。他認為,貧困的狀況和變化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收入增長,一個是收入分配。收入增長成果如果不能公平地分配到各個人群中就會導致更多貧困。

    ——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

    壟斷企業的職工應該限薪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目前電力、電信、金融、保險、煙草等行業職工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差距可能更大。這種依賴于政策保護和資源壟斷的“權力分配”,有悖于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嚴重侵害了個人發展權,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彭希哲認為,像這些企業就不是漲工資的問題,而是要限薪的問題。

    ——清華大學教授魏杰

    收入分配改革中遇到的困難

    目前,中國收入分配改革的進展沒有期望中那樣迅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中國已經存在三大既得利益群體:以貪腐官員為代表的權貴利益群體、以壟斷企業為代表的壟斷利益群體和以房地產、資源行業為代表的地產資源利益群體。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

    收入分配新思路:限高、擴中、提低

    過去10多年來國民收入的大蛋糕快速增加,但是其中政府稅收的比例越來越多,企業占比略有上升,只有居民收入的比例越來越低。所以收入分配改革要從大方向上扭轉老百姓收入占比下降或是消費率持續下降的局面。我們要解決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要防止基尼系數明顯超過警戒線,并由此會引發社會問題。

    ——現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原因]

    收入分配問題是社會經濟關系及其變動在財富分享方面的反映,應從社會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長過程和大格局中來研究和把握。我國目前的收入分配問題突出表現為居民收入低、收入差距大。從發展和改革的角度看,其成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市場競爭帶來收入分配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確立,市場機制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礎性作用越來越明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人們所擁有的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存在差異,把握機會、利用資源的能力有所不同,必然會出現收入差距擴大。除了這種正常的市場競爭,生產要素在市場中的地位不平等也會帶來收入分配問題。比如,資本因其稀缺而處于強勢地位,勞動力因其豐富而處于弱勢地位,如果缺乏法規制度的調整和制約,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就會出現企業利潤侵蝕勞動工資的問題。

    第二,發展階段性特征表現為收入分配問題。

    在經濟發展與收入分配的關系上,庫茲涅茨倒U形曲線理論認為:在經濟未充分發展、人均國民收入較低時,收入分配將隨著經濟發展而趨于不平等;其后,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均國民收入水平提高,收入分配差距將逐步縮小。最近幾年,我國農民工工資上漲較快,“招工難”現象從沿海向內地擴展。不少學者認為,這表明我國正迎來庫茲涅茨倒U形曲線的拐點,收入差距客觀上具有了縮小的趨勢和動力。如果目前我們確實處在這樣的關鍵時點上,就應該順應規律、因勢利導,確保平穩順利地渡過這一拐點,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如果這一過程受到阻滯、拖延,居民收入水平長期難以隨著經濟發展而提高,就會帶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如消費規模擴大和結構升級受阻,勞動者素質難以提高,進而影響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此外,一些與收入分配相關的制度的完善,也是在發展的新階段才凸顯其重要性、必要性并具備可行性的。比如,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既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又呈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改革不到位導致收入分配問題。

    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沒有改革,我們就不可能突破計劃經濟體制和平均主義分配格局的束縛,人們勞動創造的熱情和潛力就得不到充分釋放,我們今天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就是不可想象的。但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帶來一個完美的體制,也不可能使所有人均等受益。目前,不僅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尚未完成,直接制約了合理收入分配關系的形成,其他方面改革不平衡、不到位的情況也在深刻影響著收入分配。諸如資源和要素價格不合理所導致的利益分享不公、行政性壟斷所導致的企業利潤過高和行業收入差距過大、二元結構問題所導致的城鄉收入差距等,都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來解決。此外,在醫療、教育、住房等民生領域曾不同程度存在的泛市場化問題,也對收入分配帶來不良影響。

    第四,收入調節機制還不能有效緩解收入分配問題。

    在快速發展和轉型時期,舊的收入分配制度被打破,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收入分配調節機制還不成熟、不健全。比如,在初次分配領域,最低工資標準需要適時調整、有效執行,工資集體協商、正常增長機制需要不斷完善、發揮作用,企業高管薪酬監管制度需要建立健全、落到實處;在再分配領域,稅收制度“提低、擴中、調高”作用發揮還不明顯,公共財政體制需要繼續完善,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在第三次分配領域,慈善公益事業還不發達,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社會風氣還不濃厚,企業回報社會的責任意識仍需加強。收入分配調節機制不健全、執行不到位,就難以充分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第五,不合理不合法收入加劇收入分配問題。

    在新舊體制交替的過程中,存在比較多的制度和法律漏洞,為少數人撈取不合理不合法收入提供了可乘之機。一些人在國有企業改革中搞暗箱操作,侵吞國有資產;一些人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謀取不義之財;一些行業、部門和群體依靠行政權力、壟斷地位、資源獨占獲取大量不合理收入;一些單位私設“小金庫”,濫發獎金福利;一些人通過內幕交易非法斂財;一些高收入者逃避稅收監管;少數官員搞權錢交易,貪污腐敗。對于這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堵塞制度漏洞,通過完善法制、加大執法力度堅決取締和打擊。

    最后,我國收入分配問題的成因錯綜復雜,但歸結起來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普惠性不夠,導致收入分配問題和經濟結構問題伴生、交織。二是改革和體制轉軌過程中存在諸多可以避免和難以避免的問題,導致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并存、疊加。

    [措施]

    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認真貫徹落實:

    一是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政策支持和保護力度,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全農民綜合補貼與專項補貼相結合的補貼制度,擴大補貼實施范圍,逐步提高補貼標準。發展勞務經濟,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增加農民務工收入。

    二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職工工資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完善公務員工資分配制度,規范地區津貼補貼標準。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工資分配制度改革。以區域和行業為重點大力推動企業工資集體協商。

    三是實施反壟斷的分配調控政策。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規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壟斷性行業國有企業的公司制改革。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加強對壟斷行業工資監管。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保障所有者權益。

    四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社會保險制度,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盡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健全多層次的醫療保險體系,積極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完善失業和工傷保險制度。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高綜合性救助救濟能力。

    五是加大稅收對收入差距的調節作用。加快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建設,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加強稅源監控和稅收征管,加大對高收入的調節力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納稅人編碼制度和社會各部門配合的協稅制度。建立個人收入雙向申報制度和交叉稽核制度。

    (責任編輯:袁勃、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