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985、211等高校學生的“有形”競爭和對二三本院校的“無形”歧視,想找一個實習崗位“難”,想找一個專業對口的實習崗位更是“難上加難”
□想想真覺得害怕,連實習都會給我們豎起一道門檻,以后如何咸魚翻生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高考要改革,不能一考定終身,但現實中人們還是在用高考成績當標桿
今年寒假,張涵終于有了一份“像樣兒”的實習工作。
對于這個來自河北一所二本院校的大四學生來說,畢業實習能進入北京一家中型企業做行政助理著實不易。此前的假期,她曾兩次來到北京尋找實習機會,可結果都難以接受——沒有一家“正規單位”拋出橄欖枝。就連這次畢業實習,還是姐姐的朋友托關系“走了后門”的。
相比之下,姐姐的經歷令她羨慕不已。張涵的姐姐畢業于北京一所211高校,大學期間曾在兩家市級媒體和1家知名的公關公司實習過。而姐姐大學同學的實習經歷更是“高大上”——中央級媒體、國家部委直屬單位、全球十大公關公司……在張涵眼里,這些單位都是遙不可及的。
“為什么找不到一個‘正規’的單位實習?”無數次投簡歷和面試的經歷告訴張涵,“我們的‘娘!唤o力!
求職就業遇到“院校歧視”、考重點大學研究生“翻身”的通道越來越窄……這些早已被師兄師姐掛在嘴邊、屬于二三本高校學生的“痛”她早已心知肚明?勺屗馔獾氖,如今,就連找個“像樣兒”的實習崗位也會撞上這堵“歧視墻”,更別提像姐姐一樣,找一個與專業對口的實習工作。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