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足球開展已多年 怎樣開啟2.0模式?(圖)【2】

校園足球經費從何而來
在推廣校園足球過程中,經費的缺失往往成為各個關節的障礙。在校園足球推廣的前五年,國家體育總局每年只撥付5000萬元作為全國校園足球經費,平攤下去無疑是杯水車薪。如今在廣州,304所足球推廣學校每間學校每年也僅有1.5萬元專項補貼,即便省、市級的傳統體育項目學校,每年也不過5萬元和3萬元,恐怕連一名足球專項教練的年薪都不夠支付。以真光中學為例,每年的足球經費在全市排名前列,達20萬元,但校方仍感到捉襟見肘。
解決方法:教育經費支出結構上向體育傾斜,中央財政出一部分錢用于全國性校園足球教學、研究、師資培訓、聘請高水平教練以及全國性賽事。另外通過市場運作,尋找企業和社會團體資助,比如富力地產每年出資200萬元,冠名廣州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另外建議從中國體育彩票公益金中抽取部分,設立扶持校園足球的專項基金。最后,隨著校園聯賽日益壯大及產生品牌效應,可以參考美國等國家,出售校園足球聯賽轉播權,主打家庭參與和觀眾體驗牌。
快樂足球如何去功利化
在推行校園足球的過程中有一個誤區,認為推廣校園足球就是單純增加足球人口,最終服務于競技。因此有些學校在行動上僅體現為辦一個足球特長班,多招幾個足球特長生來撐撐門面。但教育部門早有明示——足球進入校園體育課程,是一種普及型的通識性教育,推廣的是一種運動技巧和方式。通過這項入門門檻低的運動,吸引更多的孩子愛上體育運動,從中獲得健康的身體,增強人際關系的體驗。
解決方法:小學階段的體育乃至足球課程,首要任務是激發孩子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在進行足球課程教學時,應以小場地、多球門、多觸球、多射門的練習為主,輔以半游戲性質的教學賽。三年級以下的學生不必設置校級比賽,高年級學生參加比賽也不要“成績掛帥”,要慢慢培養孩子的興趣。
足球尖子的出路在何方
在發展校園足球過程中會涌現一批足球尖子,但他們往往會面對學業和足球的兩難選擇,F在體育特長生取消高考加分,但又要大力發展校園足球,這就形成了矛盾。另外,要走職業道路,勢必要犧牲大量學習時間,一旦文化課跟不上,走專業足球道路又遭到淘汰的話,孩子便幾乎看不到出路。
解決方法:孩子小時候不應走精英培訓這條路,在校園多學文化,反而會令踢球更有靈性。教育更要改革,不應以分數論英雄,而是以特色人才為參考標準,獨辟蹊徑為足球人才升高中考大學創造上升通道。如果學生想走上專業足球之路,一是去業余體校提升能力,二是通過各種U系列的比賽,爭取脫穎而出進入職業聯賽梯隊。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校園足球水平逐漸發展到較高水平,學生可以直接從校園進職業隊、國家隊,一邊讀書一邊踢球。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