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嗜書成癮藏千冊,校長本色是書生》的新聞,第一感覺是楊明章校長“很厲害”,用學生的話說,楊校長是個“問不倒的人”。學生所問,既可以是《時間簡史》,也可以是科比的24號球衣,甚至是“鵬菲婚變”。
學生遇到這樣的校長,一生之福;家長遇到這樣的校長,方可心安;教師遇到這樣的校長,實在不易;教育遇到這樣的校長,真乃幸事。這一切皆源于楊明章校長自身的修養,修為人之德,修從教之道,修做校長之本,而這些“修”的全部要義在于他的愛讀書。
教育是人學,是傳播文化和文明的事業。從一定意義上講,校長首先應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讀書人。校長應有校長的味道和樣子。校長的讀書不僅是為了示范引領,更是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讀書,讓自己變得豐富,有氣質,有內涵,變得儒雅,有學養,或者說更像一個校長。
面對當下教育的短視與功利,更多的人期盼著教育的改變。怎樣才能改變呢?捷徑就在于讀書。教育的改變應從讀書開始。因為只有通過讀書,我們才能夠弄清楚教育究竟應該從哪兒出發,要到哪里去,從而把控教育的準則和規律。只有通過讀書,我們的內心才能寧靜下來,校園才能夠溫馨起來,師生的教育生活才能幸福起來。
在今天這個人人講“唯物”、個個逐“名利”、全民求“實際”的大背景下,不讀書的校長很難從各種紛爭中留得一方凈土,自然會沾上不少的世俗氣,到頭來雖然接了“地氣”,卻少了底氣,更有一些校長或許有了不該有的戾氣。猶太人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郵差的使命在于把郵件送達,校長的使命卻不僅僅是把學生送至畢業,學生更需要的是校長的一路陪伴,良好品質的一生相伴。若干年后,從學校走出的孩子,除了空嘆一段逝去的光陰,沒有什么值得留戀的東西,那便是教育的失敗、學校的遺憾,更是校長的悲哀。
筆者這些年參與并見證著閬中市中小學校長的成長、學校的變化、教育的發展。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校長成長的快慢、學校變化的大小、教育發展的水平,甚至師生的精氣神兒和幸福指數,都取決于校長讀不讀書、讀什么樣的書、用不用心引領師生讀書。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或許有些絕對,但有一個帶頭讀書的校長,會有一個書香濃郁、幸福味濃厚的校園,這倒是千真萬確。
“永遠的校長”不在于口號的響亮,而在于校長之于學生、之于教師的改變和影響。相對而言,讀書是最大的改變、最大的影響。這種改變和影響對他們來說是終身的。因此,做校長當學楊明章,做永遠的讀書人。(湯勇)
(作者系四川省閬中市教育和科學技術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