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校長沒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校長職業”究竟是干啥,給學生打飯也打不出“親和力”來。
杭州文瀾中學的任校長今年67歲,自2004年遷入新校址后,每天在食堂為學生打飯,任校長值日的窗口總是排隊最長的,同學們說,校長打飯時總問他們夠不夠吃,吃得好不好,因此大家都親切地叫他“打飯校長”。(10月18日《錢江晚報》)
有輿論質疑任校長為學生打飯是作秀,贊成任校長做法的網友以“作秀能作九年來嗎”來反擊。在筆者看來,校長給學生打飯,可視為是該校校長管理、服務學生的一種方式,從校長職業化角度說,校長的職責就是管理好一所學校,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校園服務,而評價校長是否“職業”,關鍵在于教師和學生是否滿意。
梅貽琦先生曾說,“校長不過是率領職工給教授搬椅子、凳子的!边@傳遞的意思是,校長不是官、不是領導,而是教師和學生的服務者。任校長給學生打飯,很形象地闡釋了這種服務理念——校長并不高高在上,而是在為學生服務。那種將這種做法視為“作秀”者,是把校長定位為學校的領導,借給學生打飯“秀親民”。
當然,這只是這所學校校長的做法,他所選擇的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服務學生的方式,并不是說其他學校校長就要效仿,如果其他學校校長將其生搬硬套,那倒可能引來質疑。而且,如果校長沒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校長職業”究竟是干啥,給學生打飯也打不出“親和力”來。
更重要的是,校長打飯只是其完成校長崗位職責的一部分,在打飯之外,校長是否尊重教師教育自主權,是否鼓勵學生自由成長,積極開展社團活動,這才是根本。假如一名校長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就是在食堂打飯看到他,而沒有感受到他的教育理念、育人情懷,那么,這樣的校長不過是食堂“大師傅”。(熊丙奇)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