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限制學生打雨傘成為新聞的背后

    馬雷軍

    2014年09月18日14:25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最近的新聞媒體正在熱炒鄭州市部分小學限制學生打傘上學的新聞,在我看來,這本不應成為一條新聞,更不應成為被社會熱炒的新聞。這種情況被炒成新聞,不僅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悲哀。

    首先,鄭州的小學限制學生打傘上學到底有沒有道理。在安全領域有一個理論——“墨菲定律”,即只要存在安全方面的隱患,早晚會出安全事故。危險行為不一定會導致事故,事故的發生是因為危險行為的不斷重復而發生的。不是說小學生打雨傘上學就會發生事故,而是這樣的行為會增加事故發生的幾率。我隨手查了一下百度,近些年雨傘在少年兒童中惹的禍并不少見。2000年12月,廣州一名小學生合攏雨傘時將同學眼睛扎傷;2013年6月,安徽亳州一名兒童因雨傘傘骨斷裂造成重傷;2012年6月,大連5名小學生遭雷擊,其中兩名打傘的學生傷勢嚴重……學校本身是一個人員密集的地方,同時小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在學校發生安全事故的幾率要遠遠大于其他的場所。在這種地方限制使用雨傘,而提倡小學生穿雨衣上學,會有效的防止因為雨傘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而且穿雨衣上學,無論對學生,還是對家長,都不會有什么負面影響!

    還有些家長用“因噎廢食”來形容鄭州小學限制學生打傘上學的現象,這種形容也是有問題的。假如學生下雨上學既不讓打傘,也不讓穿雨衣,這才是因噎廢食。而學校為了保護學生安全,讓學生穿雨衣上學,這樣的學校是為學生生命健康負責的學校,是讓家長放心的學校。這樣的學校不僅不應當受到社會的指責,反而這些做法應該得到提倡,讓更多的小學生盡量穿雨衣上學,以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幾率。

    那么,為什么這樣的規定就會被新聞媒體熱炒成新聞呢?近些年,對于學校的不尊重,對于教師的不尊重的社會風氣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我常常聽到基層的教師反應,現在有的家長動不動就到學校找校長告狀,有的家長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就呵斥老師,而真正分析事情的緣由,往往都是這些家長對于教育規律的不了解、對于學校教育教學規則的不清楚導致的。我們不是說家長不能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提出自己的意見,而是一定要尊重學校、尊重教師、尊重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不能讓隨意指責學校、隨意指責教師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假如這種風氣形成一種氣候,最終受影響的只能是我們的學生、我們的社會。僅僅因為學校限制學生打傘上學就被社會熱炒成新聞,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

    (責編:熊旭、賀迎春)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