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她走出大山,成為一名大學生。畢業后,她放棄城里任教的機會,回到了家鄉當了一名山區英語教師。她,就是新城子中學的高海顏老師,她的人生已因為對孩子的熱愛涂上了一層最為靚麗的底色。
大山女兒反哺教育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密云人,高海顏對山區的生活有著深深的眷戀。17年前,高海顏大學畢業,來到密云最偏遠的山區中學新城子中學當起了一名英語教師。
邊遠山區條件艱苦,留守和單親孩子特別多,也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厭學、心理障礙等問題,這對老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7年來,高海顏走遍了新城子鎮的20多個行政村,每一座山,每一條羊腸小路都留下了她的足跡。17年來,她象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照看著家遠住宿的孩子,天涼了,為他們蓋好被子;想家了,和他們促膝談心;生病了,陪他們去看醫生。17年來,她對那些特殊的孩子傾注了全部的愛,溫暖著她們幼小的心靈。
家住二道溝的徐冰同學因為父母吵架不敢回家,晚上11點多還在大街上閑逛。得知情況后,高海顏馬上給她拿了點心,并和同學一起送她回家。如今已是大二學生的徐冰談起這段經歷來還久久不能忘懷。
新城子中學是一所深山里的學校,生活條件艱苦,冬天里,許多孩子手腳都凍壞了,為了幫助凍壞手腳的學生,她給他們買了暖和的棉鞋,手套;并帶著孩子們天天早上去操場跑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舍己為人忘我奉獻
在學校,高海顏是出了名的“能拼”,她把三尺講臺看成自己生命的舞臺,要把自己最佳的狀態呈現給學生們。去年7月,由于學校工作的需要,學校調任她擔任初三英語教學和年級組長工作。這讓剛剛生完一場大病做了手術的高海顏為了難,可想到山里娃走出大山的不易,高海顏不得不放下小我,重新審視作為教師的義務和責任。為了做好工作,不辜負學校、家長、學生的期望,她利用暑假休息時間對全年級78名學生逐一進行了家訪。一次家訪中,由于手術初愈,身體虛弱,讓她再一次暈倒在學生的家里,山區農村沒有轎車是村民把我背到寬闊地帶,用農用車把她送到衛生院,使她轉危為安。
山里條件艱苦,所以稍微有點能力的家長都想盡辦法把孩子轉到了城里上學,但是為了工作,高海顏卻把女兒從城里小學轉到了新城子小學學習。剛轉學時女兒十分不適應,有一段時間里總是呆呆地看著原來同學的照片。高海顏只能偷偷地躲在一邊流淚。值得欣慰的是,經過女兒班主任的悉心照料,女兒已經漸漸融入到新集體,重新恢復了以前的開朗活潑。
鉆研業務尊重學生
山區的家長特別樸實,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孩子考入理想的學校繼續深造。而高老師則擔負起了實現家長愿望、幫助山里孩子改變命運的神圣使命。為了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效益,她努力學習專業理論和知識,積極參加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大膽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學習的快樂。為引導每一名學生在各自的起點上不斷取得進步,她在初三年級各班建立了“學習進步展示專欄”,及時展示他們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成績等方面的每一個微小進步,讓他們在進步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有效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學生。學生們主動學習的多了,問問題的多了。課下,高老師很少離開教室,學生可以隨時找到她答疑解惑。記得剛開學時間不長一些走讀生的家長拿著蘑菇和玉米面找到高老師說:“每天晚上,孩子在家有不會的問題,我們又不能輔導,能不能去找您”?說實話這是她第一次收到家長的物質禮物,她覺得那是一份沉甸甸的期待,讓她無法推脫和拒絕。承諾簡單、踐行難,從此,她每天晚上必須在辦公室進行等候。到縣里參加教研活動,無論多晚她都要趕到學校。記得一次晚班車,由于路上出了事故,高老師的肋部受到撞擊,但是她堅持步行10多里回到學校,堅持給學生們做完了輔導。
17年的無悔付出,換來了累累碩果,高海顏所教班級的英語中考成績一直在全縣名列前茅,去年中考,更是拿到了全縣第三的好成績,所帶初三年級組每年高中錄取率都高達90%以上,這對于一所邊遠的山區中學著實不易。高老師教出的學生,樂觀,開朗,積極,向上.走出大山,在新的學校中表現優異,多人考入北大,清華等高等學府,真正達到了走出大山,實現理想的誓言..因成績突出,她多次獲得師德先進個人,巾幗文明標兵等榮譽稱號,她的英語課,論文多次獲得國家和市,縣級一等獎.所帶年級組由于成績突出,事跡發表在中國當代教育報上.高老師的感人事跡也被密云電視臺,北京京華時報等多家媒體廣泛宣傳,激勵鼓舞著每一名山里孩子的守護人.如今,高海顏老師還在新城子中學與她摯愛的學生們在一起,呼吸著山間清新的空氣,享受著和孩子們共處的歡樂時光,她覺得格外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