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高海顏大學畢業,來到大山腳下的密云縣新城子中學,成為了一名英語教師,從此便把青春播撒在了群山之間。
1年前,她把女兒從條件優越的城里小學轉到新城子小學,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扎根山區”,踐行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邊遠山區條件艱苦,留守和單親孩子特別多。17年來,高海顏走遍了新城子鎮的20多個行政村,每一座山,每一條羊腸小路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去年7月,高海燕就任初三英語教學和年級組長工作,此時的她雖然大病初愈,但依然忍著病痛,在暑假里對全年級78名學生逐一進行了家訪。在一次家訪的時候,她還因為體力不支,暈倒在學生家里。
高海顏熱愛著自己的每一個孩子,但在有的時候,卻難免會有些“偏愛”。有一年,從接班第一天起,高海顏就發現班上有個學生不太對勁,那么機靈的一個孩子,卻頂著亂蓬蓬的頭發、穿著臟兮兮的校服,還經常請假曠課。一天,在學生又一次請假后,高海顏騎車來到了距離學校十多里路的大黃峪村。打聽這個學生時,村里人都勸高海顏不要去,“他媽媽是個神經病”。
雖然有點兒膽怯,然而,不去看看,高海顏又實在不放心,于是咬了咬牙,上了一段崎嶇的山路,在村子的最后面找到了孩子破落的家。學生遲疑地從屋里出來了,后面跟著他的媽媽,衣衫不整,手里拿著一根棍子,叫著,罵著。這樣的場景讓高海顏一陣心酸,“這還只是個孩子呀,守著一個不正常的母親,過著沒人過問的生活!
在以后的日子里,高海顏在保守秘密、呵護著孩子自尊的同時,也暗暗對他用了心:冬天來了,給他添件新棉襖;運動會到了,新買雙運動鞋。漸漸地,孩子變了:上課不再搗亂,也不再曠課了。他信心滿滿地告訴高海顏,畢業后要學習汽車修理,將來開一個修理廠。
高海顏一直希望,山里的孩子有朝一日可以走出大山,多見見外面的世界!。ㄓ浾 牛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