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肄業學子再戰高考
在鄧輝班上,有兩名同學與他一樣,也曾是重點高校的大學生,其中邱銘(化名)的經歷尤其坎坷——2009年,他曾以優異的成績被東南大學一個就業前景良好的理工類專業錄取。
雖然是一名理科生,但邱銘一直對“文史哲”情有獨鐘,進入大學后對所學專業一直提不起興趣,雖多次萌生復讀念頭,但是抱著“不想辜負父母期望,不想讓父母傷心”以及“考上這么好的學校也不容易,起碼要把畢業證拿到手”的想法堅持著。
然而大二開始,邱銘成績越來越差,由于多門功課成績不合格,2013年6月,結束學業的邱銘拿不到畢業證,只得選擇肄業。之后1年里,他輾轉省內外多地求職,由于沒有大學本科學歷證書,找工作過程中飽受挫折,只能從事單調無技術含量的工作,常常從下午6點半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6點,高強度的工作以及微薄的工資讓他萌生了“重上大學”的念頭。
這一次,24歲邱銘的復讀請求得到家長支持,他于今年7月開始再次向高考發起沖擊,并為自己定下了奮斗目標:經濟學專業。
【分析】
考上一本名校緣何還要復讀
無論是鄧輝的退學復讀,還是邱銘的肄業再考,點燃他們復讀念頭導火索的,都是對當初報考專業的“不感興趣”。對此武漢一所復讀學校招辦主任聶紅芳說,知名大學學生選擇復讀,最常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專業。
據悉,之所以對所學專業不滿意,一部分學生是因為當年填報志愿是由父母“包辦”,自己興趣愛好未能得到尊重;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是因為填報志愿時,盲目選擇了“無條件服從專業調劑”一項。武漢另一所復讀學校招生負責人分析說,后者當年為了上名校,在填報志愿時選擇了“無條件服從專業調劑”,但是入讀后才發現自己對調劑的專業并不滿意。
此外,一些考生和家長對大學專業并不了解,填報志愿時盲目選擇;還有部分尖子生,以其成績本可考清華北大一類頂尖大學,但因考場發揮失常而被錄取到一般重點大學,心有不甘而選擇復讀。
【爭議】
明智之舉還是冒險行為
據統計,武漢市參加高考的考生中,2012年復讀生有5294人,2013年有5168人,2014年有4768人,三年來總人數雖然略有減少,但其中高分復讀和大學回爐人數明顯增加,其中不少是放棄一本名;貋韽妥x。以位于武漢東亭的一所復讀學校為例,該校今年招收的復讀生中,超過一本線的超過20個,較去年增加4倍多,其中有學生放棄了就讀武漢理工大學等重點高校的機會。
事實上,對于“名校生回爐”這一現象,社會各界一直存在廣泛爭議。
有人認為,名校生復讀是一種“明智之舉”,因為他們經過一段時間大學生活,對大學有了較為深刻認識、客觀感受和判斷,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就業前景,經過多方權衡才做出選擇。比如武漢某復讀學校校長劉紹陽就表示,該校從一本院;貋淼膹妥x生都有“目標明晰、危機感強、獨立性強、學習主動性強”的共性,這是多數應屆高中生所不具備的。
反對者則認為,名校生回爐成本太高。比如在武漢大學任教的陳老師認為,很多學校都設置了轉專業機會,大學生如果不喜歡所學專業,可以考慮輔修雙學位,或爭取轉專業機會。重新高考相當于把過去推翻重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太高了,而且復讀需要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能否再考出滿意的成績風險極大。
“站在學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他們想上好大學、讀好專業的愿望;但從社會角度,這種行為是對招生資源的浪費!鼻迦A大學湖北招生組負責人黃開勝認為,新生放棄入學或中途退學是不太負責任的行為,因為當年他占據了一個大學錄取名額,同步就意味著另一個同學失去了到該大學就讀的機會。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