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用PAD,學生學得更有興趣;下課后教室門口也有PAD,學生可以點開繼續學習;課堂上老師布置了背誦內容,信息化平臺自動統計出規定時間內沒完成的學生,課后作業自動分成不同的層次……昨天,中國現代學校聯盟高峰論壇教育現代化分論壇在市實驗小學舉行,該校老師展示的信息化課堂讓全國各地的校長、老師大開眼界。
借助PAD課堂更生動
昨天下午,市實驗小學4年級2班正在上數學課,數學老師張燕給學生們講的是觀察物體,有正方形、也有正方體,她希望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和操作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組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并能根據確定方位看到的形狀來想象物體的擺放方式。
張燕要求學生從正面、反面、側面等多個角度觀察物體,在傳統課堂上,這幾乎全要靠學生想象以及老師的不斷描述,想象不出來的時候,老師會拿出提前準備的正方體教具。但在昨天的課堂上,學生們人手一臺PAD電腦,讓學生觀察什么物體,張燕一點手中的PAD,這個物體立馬就出現在了學生手中的PAD上,讓學生從反面看時,學生們的手指一劃,屏幕上的物體立馬就轉動了360度,學生們可以非常直觀地觀察到物體反面的情況。而多個物體摞在一起的形狀更是簡單,學生們同樣是動動手指就可以實現多個物體橫著摞、豎著摞等各種形狀!坝辛薖AD,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形象多了!睆堁嗾f。
另外,市實驗小學的PAD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搶答,記者看到,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她就會啟動搶答器的界面,學生只要按一下手中的PAD就可以完成搶答!斑@是學生最喜歡的環節!睆堁嗾f,有了搶答器后,學生們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
云課堂實現個性教學
市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是 “適切”教育,在校長鄧曉紅看來,每一個孩子也都有各自的內在屬性,教育不能徹底改變他,但可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滿足他。而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很難實現因材施教、個性教學的效果。從兩年前開始,市實驗小學開始打造基于信息技術手段的云課堂體系。
市實驗小學的云平臺包括基礎平臺和應用教學模塊兩大部分;A平臺包括備課系統、上課系統、評價反饋系統和家;酉到y。備課系統包括在線備課、試題、試卷編輯、資料庫、知識點、課件管理六大板塊;上課系統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數據的及時交互,教師端發送命令、學生端及時回應,學生端提交答案,教師端及時統計、分析并展示;上課系統讓云學習平臺更加開放和互動,讓課堂學習立體化。評價反饋系統基于大數據的理念,全方位對學生學習數據進行采集、統計、分析。
以語文課為例:課前,老師通過學習平臺下發預習學習單,學生在平臺完成相關預習作業,及時提交,教師可以在第一時間查閱學生預習情況,可以及時、準確地統計學生學會了什么、還需要解決什么、哪里是學生學習的生長點、哪里是本堂課教學的切入點……根據學生預習,教師及時調整教學設計,由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真正實現以學定教。
數字化校園正在建設中
鄧曉紅說,云課堂的推廣,令助教走向助學,一字之差,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教學實效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如今,實驗小學每個班級門口安裝平板電腦,每個樓層安裝可觸摸電視,同時將其都與云學習平臺結合,形成遍布校園的泛在學習場。該校的云學習平臺,可以存儲大量的教學資源,可以完整記錄學生的全部學習過程,有利于長久保存,也可以隨時調用。實現了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利于進行過程性監控,并且進行及時、個性化輔導,真正實現按需成長,各取所需。云平臺的搭建,改變了原先多媒體技術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單一功能,它的互動性就使得助學生學成為了可能,從而也使教與學的共生成為了可能。
云課堂改變著課堂的教與學同時,正在實現著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市實驗小學每周都有一節實驗課,再加上定期在平臺上進行階段檢測。數據庫可以記錄下每一個學生在實驗課分級測試和階段檢測中的錯題,從而形成學生專屬錯題庫。
在市實驗小學借助云平臺的資源庫中,有學生各取所需的學習板塊。學校根據各學科學習素養和能力的要求,分學科、分年級搭建了學習資源庫,有學科知識、學習方法、微視頻庫、電子圖書庫,幫助學生構建起泛在學習的理念,打破年級和學科限制,真正讓每個人有獲取適合自己的信息的途徑。
據介紹,市實驗小學正在搭建整體的云學校平臺,其中云管理平臺是依據學校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管理架構以及基本的人事管理信息,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智慧化的校園正在生成。(記者 臧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