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電(熊旭 實習生牟虹)4月24日,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走進豐臺區,調研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資源基地——北京汽車博物館。副區長狄濤陪同調研。目前,豐臺已初步形成“三級資源”分布的社會大課堂,共有市區級資源單位90家可供中小學生進行教育活動,轄區內每所中小學正在建設自己的校級社會資源1至2家。
豐臺區中小學在深入分析資源單位可利用資源后重構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每位學生每學期要選擇與社會大課堂資源相關的課題,完成一定活動主題任務,到社會大課堂活動累計時間不少于一定學時,且完成學時數計入相應的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學時。
豐臺教委對基層學校和資源單位進行相應的培訓,中小學全部大課堂工作負責人和全部大課堂市級資源單位均為培訓對象。開展教師走進大課堂資源單位實地考察的培訓活動,加深教師對資源單位的認識,促進學校與資源單位的溝通。
在大課堂建設過程中,豐臺教委引導學校與教師本著“資源處處有課程”的觀念,把課程內容還原為學生真實的生活問題。同時,開展“來自社會大課堂教師的聲音”——豐臺區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課程化研究案例課例征集活動,共征集到優秀作品千余篇。
豐臺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后,在主動參與體驗中逐步實現了學習方式由“接受”向“自主、合作、探究”的轉變,孩子們獲得了多種實踐技能。在開展的“來自社會大課堂學生的聲音”系列活動中,共征集學生優秀作品5000余份,學生通過制定活動方案、撰寫活動體會、拍攝活動瞬間等方式展現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