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熊旭 實習生潘金潔瓊)俞敏洪作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教育人物,同時,他也是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那么他在今年的兩會上又會有什么樣的提案呢?據新東方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俞敏洪的提案有兩個,一個是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均衡。另一個是加大扶持力度 ,讓民辦大學成為中國教育有生力量。
俞敏洪認為,目前,我國城鄉之間、東西部地區間以及名校與普通學校間教育資源和優秀師資分配不均衡的問題日益凸顯。中國優秀的師資和教學資源集中在發達地區的城市里,集中在少數優秀的學校和教育機構中,而中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則難以吸引和留住相對優秀的教師。
因此他在提案里以新東方過去用優秀師資直接對接給教育欠發達地區的公益支教模式為例,建議調動國家資源,利用移動互聯和互聯網的現代技術,通過政府購買那些擁有優秀師資和教學資源的學校及機構的教育服務,把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到教育不發達地區,這樣就可以把教育發達地區優質的教育資源傳播到更多的偏遠地區。通過加大投入,搭建出切實可用的信息化平臺,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快實現區域、城鄉、校際間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交流,逐步消除教育鴻溝,促進教育公平。
另外,俞敏洪還提出教育部于2012年頒布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的情況并不樂觀,很多政策并沒有得到執行。例如在《意見》中要求“民辦學校設置,執行同類型同層次公辦學校的設置標準”,但不久前在辦理耿丹學院的改制工作時,俞敏洪發現在大學設立審批條件上,國家目前對民辦大學和公立大學辦學執行的是兩套標準。嚴苛審批條件讓很多辦學者望而卻步。
因此俞敏洪在提案中建議政府制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時間表,責令相關部門限期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中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各項政策,全面清理對民辦學校的各項歧視性政策,調整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辦學標準,創造公立大學和民辦大學公平競爭的環境,同時加大民辦大學的扶持力度和投入,扶持一批能夠與中國一流公立大學進行競爭的民辦大學,讓民辦大學成為中國教育的有生力量,打破目前公立大學一枝獨秀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