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佳作展示一】
用語言創造美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 阮亦斯
無論是商場中的一聲道謝,還是公交車上的一聲道歉,無論是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還是對亭臺樓閣的品味欣賞,無論是信徒口中虔誠的喃喃細語,還是領袖們慷慨激昂的演說,都是給人力量、給人溫暖的話語。那一字字凝成、一句句織就的語言,創造了無限的美好。
古往今來,語言的魅力使無數人為之傾倒。語言是美的,它如陽光、如凈水、如花朵,環繞在我們身邊,創造出遍地的芬芳。
語言是美的,它可以陶冶情操,化解尷尬。周總理面對外國記者尖酸刻薄的提問時,那從容不迫詼諧幽默的回答展現了語言的美;林肯為了保守國家機密,那既不使朋友難堪,也不傷害友誼的回答展現了語言的美;美國獨立戰爭時宣傳海報上那句“既然已經死了,還有什么可怕的呢”激勵了無數人沖向戰場,奮勇拼搏,直指靈魂的話語同樣展示了語言的美。
語言是美的,它可以傳情達意,讓人沉浸美的意境中。多少人,因那“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而陶醉;多少人因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沉思;多少人,因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而勾起濃濃的鄉愁。曹植一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激勵了多少將士;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引發了多少文人志士的共鳴;譚嗣同一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激發了多少革命黨人的斗志……
語言是美的,語言之美無處不在,讓語言變美是每個人的責任。
我們生活在五彩斑斕的世界中,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無論何人何事,或多或少都會給人啟迪,積累起來,你的語言便會一天天變美。談話時,你的嚴謹、你的認真、你的幽默,都會讓你的語言變得更美。讓他人分享你的快樂,并用美好的語言表達出來,你會更加快樂。
語言本身就擁有不盡的美,發現這種美,創造這種美,你會發現生活竟如此美好。
【佳作展示二】
言為心聲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顧韻飛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言為心聲,語為人鏡”。意思是說:語言是心靈的載體,一個人的修養可在舉手投足間流露,映照著其心境的善惡。的確,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語言中,看出其道德品質。語言文明為人高尚者,受人尊敬;語言粗魯為人粗俗者,為人不齒。
有文化有涵養的人,往往懂得溝通的技巧,善于運用語言來溫暖人心,增添生活情致。有人曾這樣問過著名文學家大仲馬,您為什么可以泰然地步入晚年?他不以為然地說,我花盡一生的時光才活到今天。大仲馬輕松而風趣的回答,令人深思。胸懷寬廣的人,往往擁有更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生活感悟。智慧與經驗為他們建起一座陽光花房,使他們的心靈愈加陽光,富有哲思。中國著名作家錢鐘書曾婉言拒絕過一位希望采訪他的女記者:“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他以巧妙的比喻,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不但沒有失去風度,反而凸顯了自己的內涵和智慧。
無知而又愚昧的人,往往語出傷人,言語中折射出自己的粗鄙和愚鈍。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請客,等了很久客人都沒有到齊,他十分著急,便說道:“該來的怎么還沒來?”雖然出于無心,但此話一出,卻把其他來客都氣走了。這個故事正說明文化素養低的人,在與人溝通時常常會給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煩。而造成此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就是知識文化的欠缺。
來源:冠華作文網
![]() |
相關專題 |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1新一輪高考改革:箭在弦上,蓄勢待發 2高考保送生齊呼面試筆試難 文科生筆試考物理 331省市區北大2014中學校長推薦制候選人… 4教育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年內出臺 5高校自主招生成腐敗易發區 根源在于教育行政化 6語文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奧數” 7藝考招生騙術多 提醒:不輕信才能不上當 8北大2014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名單:北京… 9港科大今年內地本科招生計劃公布 10高考改革方案確定“1+5”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