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祝耐心輔導學生。本報通訊員 鄭凌云攝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茫茫大山之中,有一所只有28名學生的“袖珍學!。這里,有一位“爺爺老師”,他就是56歲的王永祝。從兒時起,他就夢想著做老師,因為“教師是我一生向往的職業,我這一輩子就只想把這件事做好”。
一個人接下教學點
2009年,因生源銳減,建始縣龍坪鄉柳林荒小學被改為教學點。其他老師都走了,王永祝選擇了留下。他說,自己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孩子不讀書就沒前途,“這里需要一個‘引娃娃’的人,我有責任留下來帶好這些孩子”。
柳林荒教學點位于海拔1600多米的地區,“五月仍需穿棉襖,半年都要偎火爐”是這里的真實寫照。1990年,王永祝從離家近的金盆坦小學調到這里,每天步行往返20里山路去上課。白天教學,晚上回家還要干農活,照顧母親、孩子。2006年以來,柳林荒一帶水源枯竭,他提著扁擔下山挑了7年水。但不管多累,王永祝都沒放松教學。同事周福海說:“王老師帶畢業班時,連生病做手術都不休息,打個消炎針就來上課了!
龍坪鄉中心學校校長李學武告訴記者,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到鄉里、鎮里的完小讀高年級,成績都名列前茅。村民唐良珍的女兒從柳林荒教學點轉到完小讀三年級,成績全班第一。唐良珍說:“王老師不僅教孩子讀書,還教他們規矩。我閨女回家總是寫完作業再玩,看到垃圾就撿起來扔進垃圾桶,這都是王老師教的好習慣。閨女常常問我:能不能讓王老師把年級開齊啊,我想回來上學!
“他們不是我一個人培養的,我只是小學老師!蓖跤雷:苤t虛,同時也很自豪,“鄉親們都說,柳林荒出來的大學生,比山下的鄉鎮還多!
鄉村教師是清貧的。為了供自己的兩個孩子讀大學,王永祝欠下了數萬元的債?墒,他卻硬是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1.5萬元,為教學點修水池、建旗臺、改建廚房、添置床鋪、開墾荒田,把一個破舊的教學點建成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課間休息時,孩子們都“爺爺,爺爺”地叫他。在孩子們眼里,教學點就是他們的家,王永祝就是他們的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