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宋瑜在課堂上輔導學生。本報通訊員 湯文強攝
陳宋瑜
“披星戴月覓歸程,風來雨去注愛心。晚近三更難入寐,燈明午夜譜心聲。心系大山情義重,夢入叢林雨露深。教書育人興偉業,卅年骨瘦漸嶙峋!
這首詩,在湖南省寧鄉縣偏遠地區巷子口鎮口口相傳。這既是山區干部群眾對該鎮仙龍潭村檀樹小學教師陳宋瑜的贊頌,更是他扎根大山、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一人,一校,一輩子。陳宋瑜用一根彎彎扁擔,挑起了大山孩子的希望。
“我一定得留下來”
1977年,陳宋瑜成為一名民辦教師,他主動請纓來到檀樹小學。學校位于仙龍潭村桂巖山半山腰的檀樹坳,缺水沒電,不通汽車。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出門下坡,抬腳上山”。
陳宋瑜初來學校那天,老村長領著他“參觀”學!3間土磚教室。老村長用懇求而又滿懷希望的語氣說:“就這個情況,山上孩子苦,多幾個走出大山,孩子們才有希望,今后學校全靠你啦!
“我愿意干!”陳宋瑜態度堅定。這一句承諾,讓他堅持了36年。
36年來,陳宋瑜為1000多名孩子開啟了智慧之門,其中120多名學生考上了大學,走出了大山。
36年來,檀樹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合格率均達100%,優秀率達95%以上,成為無流動、無事故、無違紀的“三無”學校。
疼愛了學生,卻虧欠了家人。陳宋瑜說,自己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是妻子。妻子胡愛娥有時埋怨他說:“學生就是你的命,在你眼中,學校比家庭重要,學生比妻子和兒女重要!痹掚m如此,但這個純樸的農村女人卻是最支持陳宋瑜工作的。她常對人說:“老陳太忙,我一個人種田持家也習慣了!
陳宋瑜的兒女都已成家立業。2003年,妻子也到了縣城帶外孫。兒女不放心把他一個人留在大山深處:“爸爸,您身體不好,趕緊下山吧!”
陳宋瑜不答應。他說:“為了山上孩子們的前途,為了讓父老鄉親更放心,我一定得留下來,因為只有我才最適合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