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沖刺!2013年高考在即,考生們進行最后沖刺。 新華社發
分秒必爭!2011年6月7日,高考首日,?谝豢忌纪甑谝豢坪,抓緊復習。 張杰 攝
喜上眉梢!2008年7月14日,海南考生王巧收到當年第一份錄取通知書。 張杰 攝
高考在即,回顧將近30年的海南高考歷程,我們可以發現不少與海南高考息息相關的專有名詞,如“4×4”、“自主招生”、“高考移民”、“云海工程”和“異地高考”等等。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拉開大幕;赝D细呖細v程,有不少重大的時刻值得回憶和銘記。而在這些重大時刻的背后,改變的或許是成千上萬人的命運。我們不妨在這些數字的背后,感受一下不同年代的高考味道。
[1985年]
首次享受政策優惠
受經濟和歷史條件影響,海南教育水平長期比較落后。但建省前,海南作為廣東的一個地區,其高考錄取線仍以廣東為準。因此,海南本地考生每年能考上大中專學校的并不多。海南人才斷檔,發展面臨困境。
1985年4月,全國招生工作會議在廣西南寧召開。為了向教育部反映海南人才匱乏的情況,請求國家政策照顧,當時區教育局局長謝峰帶著幾位工作人員趕到南寧。等了7天,會議結束,教育部領導接見了他們,并同意當年對海南考生進行政策照顧,批準海南漢族考生降10分投檔,少數民族考生降20分投檔。
這一年,海南考上重點高校的學生增加400多人,錄取總人數比上一年多了1000多人。
但是,降分投檔并不意味著一定就錄海南考生。為此,從1985年—1987年,區招生辦每年在廣東參加錄取時,都會請各地高校招生人員參加海南茶話會,聽海南的情況介紹。由此,海南逐漸被各高校熟知,每年錄取人數穩步增加。
[1988年]
建省后首次自主招生
1988年,海南建省。當年廣東方面表示,如果需要提供場地和招生指導,歡迎海南繼續到廣東進行招生。不過,考慮到經費和交通等問題,海南決定在本省招生。
省里臨時抽調工作人員成立招生辦,但很多人缺乏招生經驗,加上沒有打印機、電腦等設備,全靠復寫紙抄錄名單,工作非常辛苦。不過令人振奮的是,因為建省,分配的高校招生指標大大增加了。
海南省教育廳原助理巡視員吳慎勸介紹說,建省后,海南給在廣東招生的200多所高校發出公開信,反映海南當時急需人才的情況,希望各學校支持,增加海南招生計劃。此外,省里也到教育部反映了情況,以爭取更多指標。經過不懈努力,當年全國各高?偣蚕蚝D贤斗帕思s5000個招生計劃,比上一年增加2000多個。
[1991年]
高考“4×4”試點省份
雖然全面發展是教育追求的目標,但考生偏科卻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不少人因此與大學失之交臂。不過,對于1991年、1992年的海南考生來說,偏科不再是夢魘。
1991年、1992年,湖南、云南、海南進行了“4×4”的考試科目改革試點,四組科目設置分別為:第一組考語文、外語、歷史、政治;第二組考語文、數學、外語、地理;第三組考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第四組考數學、外語、化學、生物?忌筛鶕䝼人情況挑選其中一組。
有關人士表示,這一次的試點改革優劣很難評說,但改革客觀上使得一些偏科嚴重的考生有機會考取理想的大學,比如文科出類拔萃而數理化較差的考生,可以選擇第一組;而文科尤其是語文基礎較差而理科較好的學生,可以報考第四組實現大學夢,這給“偏才”們一個學習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2005年]
“高考移民”走上風口浪尖
目前我國還未實行全國統一錄取分數線,各地根據教育水平的高低自主劃線,所以,一些流向錄取分數低地區的“高考移民”便產生了。由于海南從1999年開始實行買房落戶政策,海南一度成為全國的“重災區”。
2005年,海南省外考生比上一年增加3.4倍,達到9803人,幾乎每5個海南考生中就有一個是“高考移民”。為封堵“高考移民”,2005年6月海南省出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考條件規定》,提高報名門檻。條件不符者,限報三本和?圃盒。高考移民李洋,雖然是2005年海南理科狀元,但因為不符合不限報條件,省考試局取消了他報考本科第一批的資格,無緣清華。
隨著高考移民治理力度的加強,2006年,海南參加高考的省外考生僅有1000多人,比2005年銳減了8000余人。
[2007年]
新課改后第一次高考
作為全國首批高中新課程實驗省份之一,2007年,海南考生迎來新課改后第一次高考。這一年,也是教育部考試中心首次為海南省單獨命題。
2007年海南高考的考試模式為“3+3+基礎會考”,高考總分為790分,比改革前增加40分。其中,文史類3+3科目組合為:語文、數學(文)、外語(加聽力)、政治、歷史、地理;理工類3+3科目組合為:語文、數學(理)、外語(加聽力)、物理、化學、生物;A會考的10%計入高考總成績。
在考試內容上,考試命題體現新課程理念,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選修模塊采取“超量命題、限量做題”的考試辦法,保證高中課改追求的多樣性和選擇性。
此外,首次將普通高中應屆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納入考生的檔案,為高校錄取提供重要參考。
2007年,我省高考閱卷首次推行網上閱卷,使高考閱卷更科學、公平,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009年]
首次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
從2009年起,我省在高招錄取中采取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平行志愿,是相對于傳統的梯度志愿而言,是指在同一個錄取批次中,考生填報的所有學校志愿都按第一志愿對待。相對于這些學校來說,考生的志愿是平行的,沒有前后之分。雖然考生所填報的學校志愿有前后順序,但在投檔和錄取時都享有第一志愿的待遇,不存在學校志愿級差。
平行志愿的投檔模式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梯度志愿的投檔錄取模式是:“志愿優先,依照分數”。在平行志愿投檔時,分科類按考生的投檔成績從高分到低分先進行排序。因此,排列在前面的考生有優先投檔的機會,從而減少了高分考生掉檔的風險。
[2010年以來]
高考政策和錄取方式趨穩
進入2010年,我省的高考政策和錄取方式趨于平穩,不過,在服務考生方面,我省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和努力。2011年,作為教育部考試中心“云海工程”項目省份,我省啟動了考試評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首次發布考生高考成績分析報告單。這些評價信息將讓考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有利于考生規劃自己未來的學業和職業方向。今年,我省完成了標準化考點建設,所有高考考生都將在設施更加完善的標準化考場考試。
此外,海南“異地高考”政策也正式出臺,從明年開始,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享有與本地考生相同的高考資格。
1988年以來海南歷年高考人數
1988年 2.8萬人
1989年 2.07萬人
1995年 1.7萬人
1999年 1.66萬人
2000年 1.75萬人
2004年 3.4萬人
2005年 4.5萬人
2006年 4.1萬人
2007年 4.23萬人
2008年 4.97萬人
2009年 5.79萬人
2010年 5.4萬人
2011年 5.4萬人
2012年 5.5萬人
2013年 5.5萬人(記者 周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