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學撤并致輟學兒童增加 多地恢復教學點--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鄉村小學撤并致輟學兒童增加 多地恢復教學點

    2013年06月05日07:26    來源:CCTV-新聞    手機看新聞

      央視《新聞1+1》2013年6月4日播出《鄉村小學:撤?并?留?》,以下為內容實錄:

      《新聞1+1》2013年6月4日完成臺本

      ——鄉村小學:撤?并?留?

      “白巖松:當年關注失學,全國人民恨不得都給希望工程捐款,F在關注少了,其實審計署報告顯示撤并導致輟學增加”。

      (導視)

      解說:

      昔日大規模撤并,今天又重新恢復。一個村莊,兩所小學,是教育改革在重走回頭路嗎?

      楊恢安 湖北紅安縣易楊家村村支書:

      (村教學點)比去縣里讀書,一年至少要少花八千元。

      湖北紅安縣易楊家村教學點學生:

      (教學點)老師對我們很關心。

      解說:

      兩個學生,兩名教師,撤并大潮中,一個鄉村教學點的堅守,受到了什么樣的支持?

      蔣紅平 湖北紅安縣教育局副局長:

      家長的意愿是我們考慮撤不撤并的第一原則。

      解說:

      387所完全小學,48個鄉村教學點,怎么撤、怎么并,湖北省紅安縣的調整,說明了什么?《新聞1+1》今日關注:鄉村小學撤并聽誰的?

      白巖松 評論員: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雖然六·一節過去了幾天,但是關于孩子的話題卻是永遠的熱門。如果要是倒回到20年前,比如說在90年代,一提到兒童,我們所有人最關心的是什么呢?關心的是如何不讓孩子失學,失學兒童是那個時候的大話題,所以全中國人民恨不得都給希望工程捐款。

      這幾年談論失學少年、失學兒童的話題明顯少了,大家是不是以為現在基本上沒有失學兒童了呢?如果我要告訴您,這幾年在一些地區農村的輟學兒童,不僅沒降,反而升了,您會信嗎?來,我們看這樣一個數據。國家審計署5月份公布的調查結果,僅僅52個縣,1155所農村學校里頭,輟學人數2006年是3963,已經不少了,沒想到到2011年的時候增長了一倍還多,達到了8352人,這還是僅僅52個縣,全國近3000個縣,問題出在哪兒,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前幾年非常流行的撤點并校。學校都挪遠處去了,距離遠了,成本增加了,很多孩子上不起學了,為此我們的記者專門進行了調查。

      字幕提示:

      湖北紅安縣易楊家村

      2013年5月17日早6:10分

      記者:

      幾點起床的?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六點。

      記者:

      六點就起床了?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有時候他睡過頭了,我就給他推起來,他就起來。

      解說:

      4歲的楊想成就讀的幼兒園離家七公里。

      記者:

      媽媽拿個蘋果。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他沒吃早飯,她就搞了一個蘋果給他。

      幼兒園老師:

      不要哭了,老師來抱一下好不好?

      解說:

      和楊想成不同,姐姐楊欣每天早上要從容的多,因為學校就在村里,幾分鐘就到。易楊家教學點是湖北紅安縣在撤點并校改革后又充分恢復的,目前有20個學校,兩名老師,包括學前班一年級和二年級,因為老師少,以前的復試教學也需要恢復。

      在易楊家村現在有兩所小學,一所是這個重新恢復的易楊家教學點,在村東頭,五間平房,2010年興建。另一所是以前的易楊家小學,在村西頭,是1995年國家推行普九計劃時竣工的。2005年撤點并校后,荒廢至今,已成危樓。

      記者:

      這是2005年留下來的?用了多長時間撤并的?

      楊恢安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易楊家村村支書:

      本身就沒有幾天,我從小就在這讀書。

      解說:

      村支書說,2005年的撤并有些突然,而這棟教學樓也剛剛使用了十年,但是撤并后,村里很多家長都在找他反映,孩子上學路遠,負擔也重。這樣身為縣人大代表的楊書記,連續幾年提議,呼吁恢復村里的教學點。三年前,縣教育局終于同意,并且出資20萬,為易楊家村重建了教學點。

      楊恢安:

      (恢復教學點)意義非常大,我們在(教學點)的每一位學生和縣里讀書的相比,一年至少要少花八千元。

      記者:

      您這個賬是怎么算出來的?

      楊恢安:

      家長陪讀,還要租一套房子,一學期就得兩千塊錢。在家里讀書,還可以多種幾畝地。

      解說:

      盡管條件不如縣城,但是還是有不少孩子選擇回村里上學。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最主要就是方便,這個教學點的幾個老師我們都比較熟悉,都是以前教過我們的。

      記者:

      你喜歡在這兒上學嗎?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喜歡,老師對我們很關心,很負責。

      解說:

      這一天突然下起雨來,楊毅的媽媽給孩子送來了雨鞋,由于距離村子最近的幼兒園也有七公里的路,每學期也需要一千多元,母親所幸提前就讓楊毅進入易楊家教學點,反復上三年的學前班。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這個孩子大一點再上吧,這個教學點建立起來,就到這個學校讀,讀三個學前班了。

      解說:

      楊毅的姐姐很羨慕弟弟,因為在她上到小學五年級時,正好趕上撤點并校,不得不到八公里外的小學住宿。

      湖北紅安縣易楊村村村民:

      為什么偏偏在我快要畢業那一屆,把學校給撤了,讓我很不開心。(現在)爺爺奶奶去教學點,看一下弟弟妹妹下課的時候,也很開心。

      解說:

      在紅安縣重現恢復的教學點有7個,改擴建的有35個,位置都是在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偏遠農村。

      蔣紅平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教育局副局長:

      (學生上學)有的遠的最多達到15公里,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去上學,那么遠,接送也很不方便。有村民反映,你是不讓我們學生上學是嗎?有這些怨言,租車成本也高,實際上我們自己掏的經費遠遠大于國家免的學雜費,孩子們也不安全。

      字幕提示:

      湖北紅安縣小學布局調整情況:

      1998年完全小學387所 教學點48個

      2005年完全小學194所 教學點133個

      2010年完全小學77所 教學點62個

      白巖松:

      是撤還是合并,還是把這個學校留在這個村子里頭,說句實話是一個非常兩難的選擇。各有各的好處,也有各的缺點,我們記者在湖北紅安進行調查,1998年的時候完全小學還有387所,2010年的時候,一下子變成77所,少了310所,都并了。雖然有生源減少的原因,為什么要撤點并校。2011年教育部長答人大質詢的時候,回答三句話,一少、一多、一高,“一少”指農村生源少,“一多”很多孩子跟父母到城里打工了,“一高”對教學質量有更高的要求,這樣背景下撤點并校,但是出現了無數的問題,交通安全、成本增高等等,所以教育部在2012年9月份,開始相當于叫停,政策開始出現了搖擺。

      在這樣的背景下,云南怒江州計劃恢復50個已經撤的校點,徐州睢寧縣提出恢復13所教學點的方案,而新疆只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并的學校和教學點應予恢復,造成學生失學,影響入學率、鞏固率,寄宿制學校食宿、要求條件不能保證的,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又無法解決交通工具的。我們看到了現在又開始政策出現這樣一種調整,好像步伐明顯減緩下來。我們剛才在紅安縣一村子里看到的學校是恢復的教學點,那么并起來的學校又是什么樣的狀況呢?我們的記者繼續調查。

      解說:

      懷里抱的是兩歲半的小兒子,等著放學的是正在讀二年級的大兒子,對于這個選擇讓孩子來縣城讀書的農村家庭來說壓力不小。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村民:

      只是想著小孩在哪個地方讀書比較好,老師教學方面強一點就上哪里去。

      解說:

      為了讓孩子來縣城讀小學,媽媽放棄了打工,現在租房一年需要四千元,每月的生活費也要比原來多花1500元左右,但是對新的學習環境,名悅卻并不開心。

      李名悅 湖北紅安縣第二小學學生:

      這個地方沒有朋友。

      記者:

      你現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李名悅:

      回到老家上學,雖然沒有這兒好,但是我的朋友都在那兒。

      記者:

      你覺得哪個更重要?

      李名悅:

      對。

      本臺記者 劉楠:

      名悅家租房的對面就是很多鄉村孩子進城租房借讀的學校,這所小學十年間經過撤并,人數翻番,現在不大的校園已經容納了兩千多人,每次孩子們活動的時候,你都能聽到地板上轟轟作響的聲音。

      解說:

      在李名悅的這個班,老師每天上課都需要背一個小喇叭,學生很多都是從鄉里轉學來的。

      湖北紅安縣第二小學老師:

      每一個班的孩子少一些,至少老師能夠到邊到角地去輔導他,像這樣人數多了的話,走訪那也只是走馬觀花式。

      解說:

      來縣里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為了限制學生人數,紅安小學新規定只有家長在劃定學區買房,孩子才能入校讀書。紅安縣教育局也注意到了這種教育不均衡的情況。

      蔣紅平:

      恢復(教學點)以后,如果我們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有一些到城鎮借讀的學生,他也會回來。

      解說:

      名悅還在期待回到老家的教學點上學,同村的夢嬌只能懷念曾經待過的教學點。由于村里的教學點只設有低年級,五年級的夢嬌現在在六公里的外陳升學校寄宿。每周五下午,寄宿的夢嬌近需要步行近兩個小時才能到家。

      謝夢嬌 湖北紅安縣陳升學校寄宿生:

      我(回家)要走兩個多小時。

      記者:

      現在走了一小半了累嗎?

      謝夢嬌:

      不累。

      記者:

      拿這么沉的東西?

      謝夢嬌:

      這是奶奶炒的花生米。

      記者:

      就是讓你平常配著飯吃是嗎?

      謝夢嬌:

      是的。

      解說:

      獨守在家的奶奶,很早就在家門口張望著孫女,丈夫去世早,三個孩子在外地打工,家里唯一陪伴的就是這個孫女。

      湖北紅安縣全樂村村民:

      平常我一個人在家,看會電視,就望著她回來,睡不著,不舒服。

      記者:

      這一星期怎么過來的呢?

      謝夢嬌:

      (住校)晚上自己偷偷的哭。

      記者:

      蒙在被子里哭?那你知道你宿舍其他的小朋友也是這樣的嗎?

      謝夢嬌:

      對。

      記者:

      你怎么知道的?

      謝夢嬌:

      因為她們都告訴過我,我也告訴過她們。

      解說:

      由于低年級孩子住宿帶來諸多心理問題,當地的思源學校在去年不得不取消了四年級學生的住宿。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思源學校宿舍管理員:

      有的小孩子提開水瓶有的提不動,上樓梯的時候會摔倒。

      解說:

      校長說,他非常贊成恢復部分農村教學點,現在學校最困惑的是,國家給學校的公用經費寄宿生和普通生一樣,所以學校只能壓縮其它經費。

      葉再新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思源學校校長:

      寄宿生他們在這里要洗衣服、洗頭,所以水電費成本蠻高,包括我們老師的培訓,所有項目(經費)都要壓縮,恢復教學點,肯定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公用經費就可以多培訓老師,多配教師,教學設備多進行投入。

      楊恢安:

      今天紅安氣象臺發布黃色暴雨預警,各位學生家長,注意接送小孩上下學。

      央視記者 劉楠:

      這個迷你型的教學點得到了是村民們眾星捧月般的呵護,教學點的土地是村民們無償提供的,一墻之隔的衛生室是專門重建的,甚至村委會還從一里外的地方搬到了這里,建立了讀書室,一個教學點的恢復激發的是一個村莊的活力。

    (責編:熊旭、林露)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