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殿試考第37名 進士2000字答卷令后代"膜拜"--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參加殿試考第37名 進士2000字答卷令后代"膜拜"

    2013年06月01日10:14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該考生殿試次年入選清王朝首批12人出國官員考察團,兩年后回國,不久便辭了官

    江陰市檔案館收藏的光緒十二年殿試陳燨唐的答卷影印件。原件已遺失。

    卷首頂端寫著名次。

      知識改變命運。古往今來,無數次不同種類的考試都印證著這句話的道理。

      本期的檔案穿越,請隨揚子晚報記者走進江陰市檔案館,一睹百余年前清朝光緒帝時期殿試答題卷。

      透過這份當年考出第37名好成績的江陰考生陳燨唐的答卷,我們能看到的是,作為科舉制度下最高級別的考試,殿試的影響已超越個人命運,而延及家國。

      ■小鏈接

      殿試怎么進行?

      古代科舉考試殿試的形式很簡單,就是皇帝出策題,考生作答,也叫“金殿對策”。一般來說,在開考前日,大臣擬定策題若干,皇帝選定其中幾題后,謄抄印制成卷。經嚴格保密后,次日分發給考生。

      意外發現:當年探花出自金壇

      在做本期檔案穿越報道時,記者查找史料無意中發現光緒十二年與本期主人公陳燨唐同科殿試的另一位考生馮煦,當年他44歲,鎮江金壇人。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馮煦當年高中一甲探花。

      1 殿試考卷什么模樣?

      3米長卷,江陰考生寫了2000多字,考了37名

      在江陰市檔案館陳列室的墻壁上,揚子晚報記者見到了這份精裱的殿試考卷。試卷長約3米,從右到左依次是寫有考生信息的卷首和長約2000余字的答卷正文。

      細看卷首,考生名叫陳燨唐!暗钤嚺e人陳燨唐,年三十歲,江蘇常州府江陰縣人。由附貢生應光緒元年鄉試中式;由舉人應光緒十二年會試中式;今應殿試。謹將三代腳色開具于后:曾祖宏度;祖沿;父式金!

      卷首頂端,可見一行朱紅色大字,“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边@就是陳燨唐當年參加殿試的最終成績。

      “這個成績已經很了不起了!苯幬氖费芯繉<、69歲的沈俊鴻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在清代,科舉考試分為由各省學政主持的童試,中者為生員,俗稱“秀才”;欽派考官于各省會主持的鄉試,中者為“舉人”;禮部主持的全國性的會試,中者為“貢士”;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中者為“進士”!斑M士分為三甲,一甲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若干名,即人們所說的‘金榜題名時’。作為科舉制度下最高規格的考試,殿試考生無不飽學博聞,能位列二甲足以光耀門楣!

      按照沈俊鴻先生所言,陳燨唐取得的“第二甲第三十四名”,算上一甲前三名,就相當于整個殿試的第三十七名。

      雖然是影印件,但用江陰市檔案館陳列室負責人顧強的話說,“除了試卷材質不同,幾乎是原件的完整復制!币惨虼,百余年前陳燨唐雋秀的書法入眼便能給記者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這叫館閣體,是清代科舉考試及書寫官文的通用字體!鄙蚩▲櫿f,書法功力對考生的成績影響很大,某種程度上甚至比才學更重要。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