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筑牢監管的“樊籬”
問11:用好管好教育經費的關鍵是什么?總體考慮是什么?
答:用好管好教育經費,關鍵是要加強監管。各地各校要從五個方面全面加強監管。一是健全監管體系。通過健全機構,明確監管對象和內容,研究監管方式和手段,推動建立內部和外部相結合,覆蓋經費使用全過程的規范化的常態化的監管體系。二是充分發揮教育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作用。三是加強外部審計、監察等部門的專業監督。四是推進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五是重視監管結果的運用,真正發揮監管對規范管理的促進作用。
問12:如何發揮教育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作用?
答:加強監管是規范經費管理的重要內容,是教育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我們工作中急需加強的部分。教育主管部門要采取巡視、財務監測和評價、內部審計、專項檢查等多種方式和手段,加強對所屬學校、事業單位的監管,充分發揮指導和監督作用。目前,我們在內部審計、專項檢查和財務監測方面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要推動建立高校財務巡視制度,充分發揮財務巡視的檢查、業務指導、經驗推廣和解決問題等職能,側重從制度、基礎工作層面幫助高校規范財務行為,提升管理水平。不斷完善對高校和事業單位資金往來情況進行常態化、規范化監測和評估的辦法,建立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問題,提前做好應對預案,防范財務風險。研究建立對高校財務狀況進行全面評價的指標體系,并將評價結果與財政撥款掛鉤。繼續做好高校和事業單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建立審計結果運用、公告和審計問題整改復審及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落實情況、中職免學費政策執行情況等重大教育投入改革政策的專項檢查力度,確保國家的各項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問13:如何通過外部監管規范管理、提高水平?
答:一些管理工作中的頑疾必須通過強有力的外部監管力量加以克服。近些年的“審計風暴”對規范各部門的管理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實踐證明,外部專業監管是規范管理的有效手段。教育經費的使用管理也要充分借助外部專業監管力量。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積極配合審計、監察等外部監督部門做好相關檢查工作,另一方面,要特別重視對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要及時整改,同時舉一反三,完善相關制度,建立健全整改落實的長效工作機制,防范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問14:如何強化社會監督?
答:“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推進財務信息公開,把經費使用管理的有關情況放到陽光下“曬一曬”,有助于讓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及時了解經費使用的情況,有助于消除腐敗的溫床和土壤,這既是促進經費使用管理公開、透明的必然要求,也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內容。2012年12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做好高等學校財務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教財〔2012〕4號),對《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教育部令第29號)中有關財務信息公開規定進一步明確和具體化,是高校財務信息公開的具體實施細則!锻ㄖ穼Ω咝X攧招畔⒐_的內容、時間、方式進行了明確和規范:公開的內容為8張報表;公開的時間為預算、決算批復后10個工作日內;公開的方式包括學校年鑒、簡報、學校網站等,并強調指出,各校都要將學校網站作為主要信息公開載體。今年,我們會對高校公開財務信息進行檢查,督促各高校主動接受廣大師生員工和全社會的監督。同時,教育部也要按規定公開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及行政經費等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問15:監管結果如何運用?
答:要想使監管工作真正發揮效應,必須重視監管結果的運用。我們將研究建立巡視、內部審計、專項檢查、財務評價等監管結果的公開、通報、反饋制度,將監管結果與工作考核、財政撥款等掛鉤,真正發揮監管對規范管理的促進作用,避免走過場、形式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