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選擇專業時,招生政策造成了性別也是決定專業選擇的個重要因素,許多艱苦行業或軍事院校的專業對女生都有限制,這些可以參考具體的招生計劃即可規避專業選擇所造成的風險。這里筆者強調的是除了招生政策的影響而外,還應當考慮未來就業對不同性別在選擇專業上的影響。比如,數控機床、模具設計、石油工程等專業都是比較容易就業的專業,招生政策上也沒有規定女生限報,這樣很多女生可能去報考,結果呢?畢業的時候用人單位卻對女生百般挑剔。所以女生在選擇專業時,也一定要考慮未來就業時,這一專業是否適合于女生來做,不能說某個專業好就業,就一窩蜂的報考。
前面,我們討論了那么多的影響學業選擇的因素,其最終目的在于實現學業目標。什么是學業目標呢?是指求學者通過系統的求學活動力圖實現的人生目標。其主要內涵為將自己打造成滿足高質量就業目標所要求的專業人才,包括了德智體等多方面的能力及素質。由于學業目標與初次就業的職業目標的高度統一性,我們通常把學業目標用初次就業的職業目標來描述。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學業目標強調的是求學(職)者的能力和素質,而職業目標強調的是具體的職業崗位。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影響學業目標選擇的因素包括了職業價值、個人價值觀、市場需要、個人的興趣愛好及潛能、家庭背景及人脈資源經濟條件、學業成本、專業的職業性、專業的行業性、發展機遇九個方面的因素,下面我們一一來進行解析:
1、個人的興趣、愛好及職業潛能。這是個人發展中最穩定也最可靠的發展要素。喜歡什么就學什么,擅長什么就學什么,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這里要注意的是,喜歡、擅長都必須與市場需求接軌,要從職業興趣、職業潛力的角度來認識,不要以為喜歡打籃球就報考體校,喜歡玩電腦就報考計算機。
2、市場需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的價值都是通過市場交換獲得肯定。因此,市場需求或者社會經濟的需要是人才實現自身價值的基礎。于是,在選擇專業時,一定要考慮人才市場或社會經濟對職業需求的變動趨勢。這里要注意的是,我們要考慮市場需求的冷熱狀況,但不能唯市場冷熱來選擇專業,選擇專業,學業規劃與投資股市不同,要取得成功并不僅僅在于選擇到就業的熱門專業,還要考慮在該職業上你能否學有所成,如果僅僅是投機性的選擇一些熱門專業,但自己無此方面的職業潛力,在學校學無所成,大量功課不及格,那么你連畢業都成了問題,怎么去找工作呢?
3、家庭背景、社會關系、經濟條件。雖然我們并不贊同上述因素在學生個人發展中起作用,因為在一個理想的社會里,一個人所獲得的利益只能僅僅是因為他自己的選擇與努力。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一個人受到社會的尊重僅僅是因為他個人的才德素質,而不是因為他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及家庭背景。但目前的現實并不如此,甚至有媒體在說,現在已經成了“父親就業時代”,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個人理性的角度來看,我們提出的策略是:自力更生為主,但不拒絕外援。因此有相關的發展要素,我們能夠或者愿意使用的,也同樣可以選擇。
4、機遇。世事如棋局局新。在個人發展的諸要素中,機遇是最變動不居的因素,如果能善于發現和利用自己身邊稍縱即逝的機遇,那么就能為自己的成長開辟全新的發展境界。在選擇專業和學業規劃時也應當考慮此因素。比如2009年國家在高考招生的過程中就有古巴留學這個項目,如果是普通家庭的學生,成績又比較好,自己就可以抓住這很好的機遇,實現公派留學。
5、職業與專業的關系(專業的職業性)。如果說職業是我們的目標,那么專業就相當于到達目標所必經的路線。目標與路線之間并非一一對應的關系,有時是一個專業可以到達多個職業,有的是多個專業到達一個職業,還有一些是一個專業到達一個目標。這在學業規劃上講,就是專業、職業對應的一對多,多對一,和一一對應,F在高校開設數百個專業,它們與職業的對應關系都是上面的某一種,但具體是如何對應的,就需要查閱相關的圖書資料。關于這方面內容,中國學業規劃網于2008年就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相關研究成果《中國大學專業詳解》,2009年后又由四川師范大學電子出版社出版為《大學專業分析》。另外還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重點專業介紹》,等等相關資料。
6、個人的志向(價值觀),如果說前面的因素是確定專業選擇的可能性,那么個人的志向就是確定專業選擇的必要性。即雖然從就業,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他可以選擇某類專業,但從學生自身的愿望考慮,他不愿意接受這樣的職業。另外,在對職業的認識上,我們首先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即任何職業都是有利有弊的,從職業內容上講,它都是責、權、利的統一,你想享受權利、獲得利益,首先要承擔責任。不要總想著權利和利益,而對責任或者職業的弊端視而不見,這樣就很容易在選擇職業或專業的時候陷入誤區。
7、專業的行業性,行業性影響著初次就業的狀態及以后的發展,也是我們選擇學業目標時需要認真考慮的因素。對于行業性專業,要著重考慮的是把專業學好,將自己打造成某一領域的專才,這樣才能有利于未來的順利就業。而對于泛行業性的專業,要著重考慮的是制定個性化的學業規劃,有針對性地學習,同時擴展自己能力的廣度,爭取成長為復合型或者T字型人才,以便于未來的就業及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8、職業價值,高價值的職業利益多、權力大,但同時責任也大,能滿足個人的雄心壯志及遠大抱負。低價值的職業利益少、權力小,但同時責任也小,能滿足個人淡泊、寧靜及安逸平和的人生追求。
9、學業成本,在現代社會,求學活動本質上是個人的經營管理活動,也需要考慮投入產出的問題,因此我們總是追求成本低廉、效益最大的求學項目。但這在學業目標選擇時只能處于影響較小的因素,因為我們這時的追求主要是尋找高質量就業及發展的學業目標,在滿足這一前提的情況下,可以再來考慮成本的問題。
以上因素均是個人的發展要素,它們形成了個人綜合的市場競爭能力。一般來講,興趣愛好、職業能力等個人特質是最基本的稟賦,但并不能認為它在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比如當兩個專業水平相近的學生到同一個單位面試,他們以前的考核成績都相同,而面試官對個人的外貌氣質比較看重,這時二者相比時主要就看他們的言談舉止了,這些細節性的東西就上升為影響個人發展的重大因素了,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從這一具體案例我們就可以看到,影響個人發展的因素是多樣的,這些因素對個人發展的影響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轉移而轉移,而我們在做學業規劃或升學決策時,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中的矛盾分析法,從決定事物發展方向的諸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即影響我們決策的決定性因素,從而為我們的學業規劃做出關鍵性地科學決策。
我們知道,職業規劃中有個職業錨理論,即當一個人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蛘咭部梢赃@樣說,個人在選擇職業時的決定性因素或者關鍵性因素是什么?然后據此來選擇職業。同樣,在學業發展中,對學業目標及所學專業的確定,也有一個關鍵因素的問題,即無論如何都要堅持此種選擇的內在根據是什么。這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關鍵因素分析法,它也被稱為學業錨理論。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