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第一章  高考志愿決策的基本原則和策略

    張恒亮

    2013年01月17日15:51        手機看新聞

    十年寒窗,夙興夜寐,為的就是以優異的成績爭取到理想的大學。因此,在有限的成績條件下,高考生都主張不能浪費自己的高考成績,上盡可能好的大學。但什么是好大學?985大學就是好大學?211工程就是好大學?一本院校一定好于二本,二本一定好于三本?本科一定好于?疲ǜ呗殻?要對學校水平的高低進行評價,首先要解決一個評價標準的問題。985、211、一本、二本、三本、?频戎皇墙逃姓块T的標準,那么這個標準是否適用于學生個人,則是需要深入考察的。其實,學生個人對于學校的評價也是有標準的,只是很少有人將其顯化并表述出來。在筆者看來,學生對于學校評價的標準應為是否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再具體地講就是求學環境是否有利于學生學有所成,畢業后獲得適合于自身發展的職業?是的,上好大學就是為了有一個美好的前程,而這正是通過合適的職業體現出來的。所以我想,這應當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好大學標準。

    過去,我們一直按名牌大學、重點大學、一本、二本、三本、本科、?七@樣的順序來劃分選擇學校的,并且也的確獲得了相應的回報。比如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一般都會比普通大學發展得好,本科生的就業質量也明顯高于?粕。但上世紀末以來,確切的說是從1998以后,這一狀況變得混沌起來,許多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并不比普通大學高,本科生的就業質量也不一定高于?苹蚋呗氃盒。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狀況越發模糊,甚至有顛覆原來順序的傾向,以至出現了?粕蜆I率高于本科生、本科生就業率高于研究生的現象。這樣的現實令許多當年的高考生、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始料未及,以至于感慨道:既是這樣,當年何必苦苦追求所謂的名牌、重點、一本、本科呢?那么作為后來者,今天的高考生應當記取怎樣的經驗教訓呢?

    我想,我們首先應當透過現象尋找事物背后的本質,從就業情況來看,重點為什么不一定好于普通?一本為什么有時還不如二本?本科為什么有時好不過??為什么原來通行的規則現在卻行不通了?這是因為在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學生的升學就業都由政府完全負責,政府必然對大學畢業生的分配按照自己的標準進行,重點大學一般都會分到中央或地方政府重點部門,普通大學只能分配到一般的工作崗位,?飘厴I后職位會更低一些,當然待遇也會按職位的高低有所區別。這就是過去規則所以通行的內在根據。但現在形勢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1998年起,政府已經不再負責大學生的畢業分配工作,而是由學生在人才市場上自主擇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當然遵循著市場法則,這就是人才性價比的最大化。即人才要為用人單位創造更大的價值,人才的成本還要最低。而這必然就對大學生的職業及專業素質提出了更為切實具體的要求,如果僅有一紙文憑,卻無相應的專業及職業素質,那么自然就會被市場淘汰。在此情況下,哪個學校的觀念更新得快,學生專業素質更高,則它們的就業率就自然高,學生的個人發展也就越好,再也不是過去的一本勝二本,本科勝?屏。

    每當高考的時候,看到家長們各種各樣的焦慮與擔心,不禁令人感慨萬端。十二年的青燈黃卷、含辛茹苦,不就是為了今天嗎?所以,高考的一切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目前形勢下,即使高考獲得了理想的成績,并不必然給你帶來現實的利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考成績就相當于你的個人資產,十二年的光陰、精力及資金的投入,最后都凝結在高考成績這一個人資產上,但如何運營這一資產,使其順利變現,保值、增值,卻是一個重大課題。計劃經濟時代,考上大學,免費上學,包當干部,從此前途光明,順利完成高考資產的變現。市場經濟時代,考上大學,自費上學,自主擇業。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了合適的專業,考進了合適的學校,通過大學的專業學習和資金投入,將自己打造成適應人才市場需要的精品人才,那就可以順利找到合適的工作,從而完成高考資產以及整個教育投入的初步變現,但如果決策失誤,選錯專業、進錯學校,結果在校學無所成,畢業后無法順利就業,那么不僅高考資產,就連后續四年的教育投入,也無法變現,導致個人資產的嚴重貶值。 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陷入就業難的困境,加入到“啃老族”的行列。

      所以,對于現在的高考生,要記取經驗教訓,要不重蹈覆轍,確保畢業后順利就業,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當然就是要遵守人才市場的競爭法則,將自己打造成性價比最大化的人才,用自己的能力優勢進行競爭。李開復先生曾指導青年學生:“做最好的自己”。如果將他的這句名言加以改造,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做最適應市場的自己!而這能力優勢、最適應市場的自己并非先天具備,它需要通過某種專業學習將潛在的轉化成現實的能力優勢。所以學什么(專業)至關重要,除了職業素質(性能)的最大化,人才成本還要最低,于是,怎么學?在哪里學也就變得越發重要。而解決學什么,怎么學、在哪里學等問題的過程就是學業規劃。所謂學業規劃,是指為了提高求學者的人生職業(事業)發展效率,而其對與之相關的學業所進行的籌劃和安排。具體來講,是指在求學者完成文化啟蒙階段的學習以后,也就是在決定其職業發展方向的源頭上(一般為初中畢業),通過對求學者的自身特點(性格特點、能力特點及其他發展要素的特點)和未來社會需要的深入分析、正確認識,確定其人生階段性事業(職業)目標,進而確定學業路線,然后結合求學者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工作生活現狀、家庭情況等等)制定學業發展計劃的過程。換言之,就是通過解決求學者學什么、怎么學、什么時候學、在哪里學等問題,以確保通過學習成長為滿足階段性職業目標要求的合格人才,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學者的人生職業(事業)發展效率,并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梢,學業規劃應當成為我們決策高考志愿的指導思想,在它的指導下,我們首先應當考慮根據自己的特點及未來市場的需要該學什么樣的專業,然后才是考慮哪些學校在此專業上有辦學優勢,最后才是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確定具體的學校。

    現在,我們就會對“不浪費分數填志愿”這一基本指導原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謂不浪費分數,即首先以自己的興趣、擅長及未來人才市場的需要等因素選擇最合適的專業,然后篩選在自己所定的專業上有辦學及就業優勢的學校群,最后再按照高考分數確定最有可能被錄取的學校。而不再是簡單地依照錄取批次對學校的優劣進行判斷,認為一本勝二本,二本勝三本,本科勝?。

    下一頁
    (責編:楊玉君(實習)、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