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均衡:隨遷子女可享受量身定制校本課程--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獨家報道

    聚焦豐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九:

    義教均衡:隨遷子女可享受量身定制校本課程

    2012年12月13日10:03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保障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地接受義務教育,一直以來是社會關注、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豐臺區作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區容納了大量來京務工人員,他們的子女教育問題也隨之給豐臺區的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課題和挑戰。幾年來,豐臺區教委堅持將常住人口全部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深入貫徹“屬地區縣負責為主,以公辦學校接收為主”的工作原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妥善解決隨遷子女入學問題。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豐臺區隨遷子女的基本情況。豐臺區現有公辦小學92所,在校學生61121人,其中隨遷子女39039人,占全區小學在校生人數的63.87%,F有公辦初中35所,在校學生17767人,其中隨遷子女7668人,占全區初中在校生人數的43.16%。綜上所述,豐臺區義務教育階段在公辦學校就讀的隨遷子女46707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校生人數的59.2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豐臺區隨遷子女教育工作有兩個特點:一是人數眾多,基數大;二是分布廣泛,比例高。

    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豐臺區主要有以下舉措:一是本著“以公辦學校接收為主,多渠道加以解決”的思路,安排符合豐臺區實際情況的隨遷子女入學安置流程和工作時間表,組織轄區內各公辦學校根據接收能力和學位情況積極接收隨遷子女,保障其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二充分發掘學校資源,通過擴大班額、改造專業教室等途徑,為隨遷子女提供更多的學位;通過實施改擴建項目擴充招生容量。三是各學校針對隨遷子女發展的需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完善課程設置。在保證國家課程落實的基礎上,部分學校根據區域特點、學生特點、家長特點、教師特點,充分挖掘教育資源,形成一批內容多樣、深受學生喜愛的校本課程。四是全區各中小學在評優獎勵、入團入隊、培養班干部、評選三好生、參與各項競賽活動等方面給予隨遷子女與本地學生同等待遇、同等機會。經過幾年的努力,在隨遷子女較多的學校初步形成了平等與尊重、多元與融合的校園氛圍。五是為了解決隨遷子女來京后可能因為家庭流動、城鄉生活巨大差異而造成的心理問題,進一步拓展隨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豐臺區還創建了沙燕心理網和沙燕心理咨詢熱線,為廣大隨遷子女提供了緩解壓力、傾訴心愿、展現個性、感悟成長的新天地。六是各學校通過成立校級、班級家長協會,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班級的管理與教育活動,使學校、家長、教師共同體驗教育歷程。平等的交流,坦誠的對話,使這些來京務工人員感受到了學校對他們的尊重與理解,意識到了在教育子女方面家長所應承擔的責任,同時也使他們對學校、對自己所居住的豐臺區有了認同感、歸屬感。通過這些舉措的實行,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合作也更加愉快與高效。七是確立了以課題研究提升隨遷子女教育科研水平的思路,成立了行政、科研、學校三方共同參與的課題研究小組,探索符合豐臺區及各校隨遷子女和諧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相關新聞:

    聚焦豐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一: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 

    聚焦豐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二:改革城鄉二元制 科學布局教育優化

    聚焦豐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三:“內升外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聚焦豐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四:教育要發展,人才是保障

    建立管理評價體系 推動均衡不僅有量也要有質

    聚焦豐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六:“入園難”不再棘手

    聚焦豐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七:減負增效 著力高效課堂

    義教均衡:區域課程體系 彰顯學校辦學特色

     

     

    (責任編輯:熊旭、林露)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