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

    2015國考行測模擬試題(三)及參考答案【3】

    2014年11月17日16:10        手機看新聞

    摘要:整理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模擬試題及答案相關輔導資料,供考生學習與參考,?荚図樌。大家可隨時關注新東方在線公務員考試頻道,我們將第一時間公布相關考試信息。

    解析:本題從第一空人手,由“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兩”可知,填人詞語應表示事物常見!安灰詾槿弧北硎静煌饣蚍穸!耙姽植还帧敝赣鲆姽之惉F象而不驚異。二者不合文意,排除A、C。再看第二空.“細致”通常指人做事精細周密.“細膩”通常指事物質地精細或人的感情細密。對應文中“體察”,“細致”更恰當。故本題答案為B。

    11改革開放給中國這樣一個農業人口大國帶來了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從而被譽為“中國奇跡”。同時,中國在減少農村貧困方面也取得了__________的成就,對于世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難能可貴

    B.舉世矚目

    C.百年不遇

    D.匪夷所思

    參考答案:B

    解析:“百年不遇”指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見到過或少有的機會!胺艘乃肌敝秆哉勑袆与x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象的。這兩個成語都不適合形容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排除C、D!半y能可貴”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少F。其對象一般是人,用來形容“中國”有失妥當.故空缺處填“舉世矚目”合適。故本題答案選B。

    12四川大地震在相當程度上修改或者說__________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觀感,那些在帳篷里堅韌不拔、有尊嚴地生活著的老百姓,__________地前往災區的志愿者,有力地說明了即便經歷市場經濟大潮的__________,中華民族依然保有一些最根本的品質。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扭轉 摩肩接踵 考驗

    B.顛覆 前仆后繼 洗禮

    C.匡正 絡繹不絕 沖擊

    D.批判 川流不息 洗刷

    參考答案:C

    解析:由“或者說”可知,第~空應選一個與“修改”意思相近的詞語,“顛覆”、“批判”明顯不合要求,排除B、D!澳缃吁唷毙稳萑硕鄵頂D;“絡繹不絕”形容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此處用來形容前往災區的志愿者多.“絡繹不絕”更恰當。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13自古以來,讀書都是件私密甚至有些孤獨的事。但帶有上網功能電子書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這種閱讀__________,使其變得可以__________且日益公開化。過去,書商和作者無從知曉一本書讀者是翻了前三頁還是一口氣讀完?現在,通過線上電子書商店和閱讀器,書商們幾乎可以直接__________讀者一書在手時的閱讀狀態。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模式 量化 窺視

    B.傳統 分享 洞悉

    C.習慣 復制 獲取

    D.方式 儲存 掌控

    參考答案:A

    解析:第一空和第二空所在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從“過去,書商和作者無從知曉一本書讀者是翻了前三頁還是一口氣讀完”可知對應的第二空應填的是“量化”。最后一句話書商們“通過線上電子書商店和閱讀器”來知曉讀者的閱讀狀態,用“窺視”更能形象地表達這種暗中觀察,并與第一句的“私密”相呼應。且第一空填“模式”亦恰當。故此題選A。

    14“微閱讀”,是伴隨手機短消息、網文、博文出現而興起的一種閱讀方式。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等在家庭中的普及,少年兒童的“微閱讀”漸成趨勢。盡管關于“微閱讀”價值的認定還處于爭論階段。但碎片化的信息導致碎片化思維這一結論顯然是成立的,而且已經有了不少的例證。如果過度沉溺于“微閱讀”,其實用性和消遣性會在無形中消解少年兒童閱讀時的沉潛心態。從而影響到少年兒童對知識的吸收。

    這段文字意在:

    A.揭示促使“微閱讀”興起的前提條件

    B.說明“微閱讀”在少年兒童中漸成趨勢

    C.提醒少年兒童不要被“微閱讀”所掌控

    D.剖析“微閱讀”對社會知識傳承的影響

    參考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A、B項都是側面反應,文段中雖然提到了“微閱讀”的興起條件以及漸成趨勢的背景,但只是為材料的中心做鋪墊,所以排除。文段只提到了“微閱讀”對少年兒童吸收知識的影響,D項“對社會知識傳承的影響”范圍太大,故排除。文段最后一句是關鍵句,“如果”后接的假設是重點所在,意在強調少年兒童不能過度沉溺于“微閱讀”,C項與此表述一致,為正確答案。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溫明慧(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