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好捧熱了“鐵飯碗”
調查顯示,臺灣人在公務員考試上的花費平均為1.2萬元,有兩成人超過2萬元。不僅如此,平均每位考生要考3次,最多的有報考十幾次的。因此,造成各類公務員考試補習班生意興隆。
“鐵飯碗”似乎取代了科技新貴,成為島內民眾心儀的職業,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冷景氣捧熱了“鐵飯碗”。走不出“悶經濟”氣壓,薪資停滯,失業率不降,就業壓力增大,讓收入相對穩定、裁員風險小的“鐵飯碗”越發搶眼。除穩定的收入,“考碗族”看中的還有公務員享有的福利:結婚津貼、生育補助、子女教育基金……這些福利都優于民營企業,退休后每月領的退休俸是退休前月薪的八成左右,且可以享有銀行存款特別優惠利息。
對于追捧“鐵飯碗”,有島內學者提醒說,要理智考慮、審慎評估。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施能杰強調,求職時要打破“公職=長期飯票”的迷思,“錢多、事少、福利好”絕對不是現在公務員的真實狀況。臺“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持續推動《公務人員考績法》,做到真正獎優汰劣,建立退場機制。與此同時,被視為公務員重大福利的退休年金制度也一直處于風口浪尖,改革呼聲不絕于耳。
事實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把“鐵飯碗”當做避風港,自己創業,開創出一片天。
24歲的郭哲佑,16歲就經營網拍,18歲擁有自己的家教班,念大二時已小有累積。畢業后,他把“公益商店”搬到網上,組成17support(一起幫)販售島內偏遠山區的特色農產品、公益團體的商品,推動“用消費改變社會”的企業理念。他說:“人生要選擇,就要選擇自己喜歡的!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