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只給"糖"不給"鈣"和"鹽"?教育誤區你繞過了嗎【2】

    2015年11月23日08:1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只給"糖"不給"鈣"和"鹽"?教育誤區你繞過了嗎

      誤區二:學習好的孩子=數學學得好的孩子+語文學得好的孩子+……

      “周一語文、周二英語、周三鋼琴、周四休息、周五作文、周六羽毛球、周日奧數!

      這是一個小學五年級孩子每周放學之后的另外一張課表,在北京擁有這樣一張課表的孩子并不是少數,有些孩子的課表甚至比這個還要豐富。

      家長忙著把孩子送入各種培訓班,其實除了那些功利的心思外,家長們在認識上普遍還存在著另一個誤區:覺得不管怎么樣,讓孩子多學點兒知識總沒有錯吧!殊不知,語文好+數學好+英語好……并不等于一個學習好的孩子。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謝維和曾經這樣說過,孩子進入學校就像是進入一個黑洞洞的房間里,這個黑洞洞的房子其實對他來說就是陌生的世界,成年人要做的是幫他打開燈,讓孩子在燈光的指引下不再害怕并且勇敢地去探知這個世界。

      “有一種辦法是給他打開一個探照燈,給房子照出了一條路徑,”謝維和說,這個時候孩子不害怕了,他可以順著這條明亮的燈柱走下去,但是這時候孩子只敢沿著這一條路徑,探照燈之外的地方孩子仍然充滿了擔心和恐懼。我們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給孩子打開頂燈,這個頂燈雖然沒有射燈那么亮,但是能把整間房間都照亮!靶W的課程其實應該給孩子的是‘頂燈’,中學才給孩子‘射燈’!敝x維和說。

      但是,有太多的小學生父母生怕自己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問題,甚至從一年級起就把孩子送到各種學科培訓班中,甚至還要更細:語文還要分成閱讀、作文,美術要分成速寫、水粉……

      殊不知,家長是親自把孩子成長的道路變得越來越窄。

      好在,現在已經有很多教育專家意識到了小學課程的融合問題,模糊學科之間的界限,給孩子呈現真實的世界。

      不讓家長給孩子報太多的課外班,并不是阻止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用力,關鍵是要找到正確的方向!拔叶嗝聪M覀兊睦蠋、家長看孩子的時候,不是把他們看成‘語文’的人、‘數學’的人,而是先看到一個完整的人!备]桂梅說。

      誤區三:高知父母=高質父母

      都說北京的房價貴,其中學區房的貢獻不少,而在學區房中尤其以海淀中關村地區的是貴中之貴。

      為什么?

      “那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孩子也一定錯不了!边@是很多為孩子選“圈子”的家長內心的邏輯。

      清華附小就坐落在清華大學校園內,按照剛才的邏輯,這里的家長應該是最好的。

      但是,這樣的家長卻經常在孩子的成長中“幫倒忙”。

      竇桂梅記得,一次清華附小舉辦戲劇節。一位爸爸百忙之中抽時間看了孩子班級的戲劇表演,結果發現自己的兒子,扮演了一塊“大石頭”,在舞臺上沒有一句臺詞,也沒有一個動作,這位爸爸沒有看完就離場了。

      之后,這位爸爸給老師發了短信質問:憑什么讓我的孩子演石頭?

      老師告訴這位爸爸,這是孩子自己的選擇。爸爸繼續質問老師為什么不給孩子換個角色?

      后來孩子又向老師轉述了爸爸對自己的批評:沒出息,既然能自由選擇,為什么不選個好點的角色?作為男孩子,手里成天拿著剪刀剪紙,以后能有什么大出息?

      “難道選擇演石頭,安靜地觀察別人演出,去分享別人的精彩,難道剪剪紙,就不能是男孩的愛好嗎?”竇桂梅說,“很多學生家長雖然稱得上是高級知識分子,但是他們卻非常不了解教育規律!

      高知父母多是應試教育的勝利者,他們中的不少人按照自己曾經的經驗只注重學習成績,甚至從內心不尊重孩子的學校及孩子的老師。

      王玲湘副校長記得,剛開學時很多班都有了新老師,一個孩子回家跟父母聊天時說自己班的新老師是“北師大的研究生”,沒想到家長告訴孩子的卻是:“北師大的?肯定是個二流老師,你將來不能成為老師那樣!

      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不僅表現出的是一種對教師專業的不尊重,而且破壞了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不僅不能激勵孩子還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另外也反映出很多高知家長有“學習好就是全都好”的認識誤區。

      在清華附小,很多老師都會說這樣的一句話:讓兒童站在最中央。這句話并不是讓兒童成為中心,而是說學校教育要把孩子的發展規律和發展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而不是把學校和老師放在學校的中心。

      這句話同樣也適合焦慮的家長們。焦慮的家長急得“亂投醫”時,不妨停下來,讓一切回歸到教育的本源,想想孩子的成長需求是什么,研究一下孩子的成長規律,即使不能馬上找到解決辦法,至少可以降低被誤區引著走的概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