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等11所高校圖書館向市民開放,這一舉動值得點贊。
作為公共資源的一部分,服務社會、貼近公眾、資源共享是高校應有之責。但高校開放公共資源,并非那么簡單。
不可否認,大學負有教育社會、啟迪民智的責任,但直接開放屬于學校的學術研究資源,勢必會給學校帶來管理難度加大、校內有限資源被擠占、校園秩序受影響等諸多實際困難,若設施維護經費等實際問題不能解決,給高校管理帶來的負擔可想而知。
目前,社會公共圖書館缺乏,與公眾對圖書等文化產品的需求不匹配。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增加公共資源,而不是簡單地將高校資源變為公共資源。
公眾對于圖書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眾文化讀物,而大學圖書館自身定位主要在于服務師生的教學和科研,其藏書也主要為專業書籍和學術期刊等。因此,對社會開放大學圖書館,并不能立即滿足一般公眾的需求。在大學教學資源已十分緊張的情形下,簡單地迎合輿論要求,反而會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影響高校圖書館本該發揮的作用。
高校資源的開放,只是社會公共需求的補充。對政府來說,必須加大投入,擴大社會公共資源規模,從根本上緩解社會資源的供需矛盾。對市民來說,在享受高校資源的同時,應主動配合高校管理,成為“共享共建”的參與者。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