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校園足球到職業足球還需質變

    肖良志

    2014年11月28日07:31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校園足球到職業足球還需質變

     

      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據了解,教育部將主導校園足球,通過設定足球為校園體育必修課、學生足球特長

      將記入檔案供升學參考、發展2萬所足球特色學校、打造完善四級院校聯賽、擴大高校足球運動隊招生規模等多項舉措,夯實中國足球的基礎。

      今后,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在校園足球方面的分工異常明確:前者主導校園足球的普及與發展,后者負責技術輸送與水平提升。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當然好處頗多,但是,不能因此就把發展職業足球的“寶”全部押在這里。

      首先,足球進入校園體育教學大綱,對擴大中國足球人口基數能起立竿見影的效果。目前全國每年有270萬學生參與足球活動,到2017年會達到2000萬人。如此算來,只要其中10%的學生經常參加足球運動(小學、

      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聯賽),我們的足球人口就會猛增到200萬,這無疑能夠改變過去“一窮二白”的局面。

      其次,擴大高校足球運動隊的招生規模,能讓足球特長生或者踢足球有天賦的學生,有更好的出路。當然,如果把各職業俱樂部的青少年梯隊納入進來,讓那些到了18歲無法進入職業隊的孩子,能夠進入大學踢球或者深造,這會突破家長認為“踢球無出路”的觀念瓶頸。既讓孩子強體健身,未來的出路又多了,何樂而不為?

      然而,即使上述方面做得很好,也不能把校園足球等同于職業足球,人口基數增加,并不意味著中國足球的現狀就能很快改觀。由量變到質變,需要很長的時間。

      目前校園體系中的師資力量,與競技系列青少年球員的教練員差別太大,根本就無法滿足職業足球所需青少年人才后備的需要。即使各個學校中都配備了職業的足球教練員,因為體育課時間、培訓足球的時間太少,他們也難以得到系統的訓練,專業基礎肯定達不到職業球員后備的要求。所以,中國足協必須幫助教育部門做好技術輸送與業余水平提高兩個環節,才能真正發揮校園足球的功效。

      所謂技術輸送,就是要讓學校教授足球的老師、裁判員群體更加專業化,在基礎訓練方面別落后太多。所謂業余水平提高,就是要建立足夠數量的“業余足球俱樂部”,派遣高水平的職業教練員進駐這些業余俱樂部,讓那些業余時間需要提高的學生,到業余足球俱樂部去訓練。同時,校園足球的四級聯賽尤其是高中和大學聯賽的水平也要扎實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完成校園足球與職業足球的有效銜接。

    (責編:林露、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