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關注通識教育(二):清華怎么給“狀元”上課

    2014年11月15日16:03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申寧 實習生胡少雄)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每一年的新生當中都有20名左右的各省“狀元”,有一半左右為各省前十名。頂尖的生源,頂尖的學校,頂尖的專業,教得好,天經地義;教不好,就要挨板子?梢哉f,錢穎一們的身上,壓力還是蠻大的。

    專業和技術知識的教授或許可以解決眼前的就業,但眼界和見識將會決定一生的命運。2006年10月出任清華經管學院院長的錢穎一帶領學院探索“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本科教育理念。目的是要讓從清華經管學院走出來的學生兼具“國際視野”與“中國情懷”,都要成為現代文明人,其中有一些成為能做大事的人。

    乘了4倍的英語學分想干啥?

    錢穎一剛到清華經管學院的時候,曾做過一個調查,讓他大吃一驚:80%的學生說從中學到大學英語退步了。那時候,大一學生們一個星期只上一節或兩節英語課,而在中學他們每天至少一節英語課,這個量是沒法比的。2007年,清華經管學院對課程做了一次“大手術”,英語課從原來的2學分被乘以4倍,一下子提高到了8個學分。

    而英語學分提高4倍的直接結果就是,到了大二,清華經管學院50%的課程實現了全英文授課。

    在清華經管學院,通識課程有三類,其中第二類就是“基礎課程”,包括中文、英語和數學三種。這類課程很實用,但因為不是專業課,所以常常被人們忽略。

    像中文寫作,能進清華的學生高考作文都是高分甚至滿分,但實際寫作能力很低,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按高考語文模板寫作文,但讓他們能把一件事情寫清楚非常困難。清華大學各個學科教授們也有深有感觸,他們要花大把的時間去給博士生、碩士生改論文,不是改內容,而是改標點,改病句……。于是,清華經管學院將中文寫作劃入了本科一年級的必修課。正在讀研的葛一夫同學告訴記者,有的同學甚至到了大二還會跟著大一新生一起上寫作課。

    如此歡樂的心理學課程。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教授為經管學院本科生授課。(供稿 吳姝)

    今天,你CTMR了嗎?

    “今天,你CTMR了嗎?”這是清華經管學院同學的口頭禪。

    “CTMR”其實跟醫院的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MR(核磁共振檢查)沒啥關系,而是清華經管學院楊斌教授開設的一門課程:批判性思維和道德推理,CTMR是這門課英語名稱(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的縮寫。這門課程很特殊,沒有教材,沒有標準答案。除了每周一堂大課講授之外,還會由助教帶領分成十幾個小班上課,討論和爭辯一些非常犀利的問題,有時還會選出觀點最不一樣的兩個同學進行辯論,互相交流促進。

    受傳統文化強調服從權威、尊重師長的影響,中國的學生缺乏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特別是不敢于、也不善于提出問題!癈TMR”這門課程,就是要引導學生在不成疑問的地方產生疑問。對此,清華大學彭剛教授也頗有印象,有一次課上一半,有位同學進來了,說:“我原來上過您的課,后來又聽別的老師的課,跟您的說法很不一樣,我想回來重聽一下!

    CT、MR這兩個涉及身體檢查的醫學名詞,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對思維的檢查,這對于清華的同學來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兒。而在錢穎一看來,這里有更深刻的道理。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看似無關,其實中間是有聯系的,其中最重要的連接就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課題示意圖 (制圖 田暢 吳姝)

    通識教育學分高過專業課,科學嗎?

    通識教育的課程成為國內不少大學內僅僅是“開闊眼界”的公共選修課,在學生眼中,這些課是不用投入太多精力就可以拿到很好成績的“水課”。

    但在清華經管學院,通識課程不僅被提到了與專業課同等重要的高度,而且成為了在重要時段上的本科生必修課。小班授課、通識學分多于專業學分、課程安排在上午……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清華經管學院一一變成了可能。

    看看學分分布,就知道清華經管學院對通識教育的重視程度了。大學四年總共140學分,通識教育70分,占了一半;專業課只有50學分,這在國內其它高校、其它院系是很難想象的;還有任選課占了20學分,這20學分更是天馬行空,只要是清華大學開設的課程,不分院系、不分年級,甚至碩士、博士研究生的課,都可以選,都承認學分。學生在層次、內容乃至老師上都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權。今年剛念大四的劉璐瑤和已經讀研的葛一夫,雖然年級不同,專業不同,但他們此前卻經常在同一課堂上相遇。

    即使這樣,錢穎一依然認為有改進的空間:“比如美國是四年制,跟我們相似,中國學生一個學期可能學20-30個學分,美國學生最多學16個學分,而且專業課很少,但他們鉆研課程的深度很深,一周在學業上花的總時間要比我們的學生更多,盡管選的課程門數和學分數要少的多!

    清華經管學院的探索與實踐如波心投石,漣漪正在放大。在清華大學近日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中,“建立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被明確定為六個主要發展目標之一。 

     

    相關閱讀:關注通識教育(一):如何讓“考”生變“學”生 

    (責編:胡少雄(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