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尋找學霸第四期

    “最帥洋學霸”:不做中國通,要做通中國

    2014年11月08日11:15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2014年“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上,一位帥氣俊朗、文靜儒雅的俄羅斯小伙兒,以對漢字的準確把握和對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廣泛涉獵獲到了現場評委和觀眾的一致認可,毫無爭議地舉起了冠軍獎杯。

    來中國僅僅三年的大衛,已經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名人了。什么“十大漢語之星”、外國留學生辯論賽冠軍,不但各種漢語大賽拿獎拿到手軟,而且在電視臺出鏡主持節目,去年更是以一組“最帥學生會主席”照片紅遍網絡。

    來自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的大衛,現在已經能操一口字正腔圓的漢語,“中國的東西南北我都去過了,新疆、齊齊哈爾、廣州、南京、蘇州等等!鄙踔,他還學會了一點方言:“波勒蓋卡馬路牙子卡禿漏皮了”,腔調拿捏得有模有樣。

    愛“漢字” 源于玩具槍上的中國符號

    說起對漢字的興趣,大衛稱,是源于兒時的玩具槍,槍上寫著“made in China”并用漢字標注了“安全須知”,當時他覺得這些“中國符號”真是太漂亮了。13歲那年,他又意外地看到了一大段中國象形文字,一下子被吸引了,買來光盤開始自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中學畢業后大衛就高分通過漢語初級水平考試,并進入俄羅斯一所大學的中文系學習。但他總覺得這樣的學習缺少點什么,為了學習地道的漢語,大衛選擇了退學,隨后考取了“北京市外國留學生獎學金”,進入北京語言大學學習。

    作為留學生,他先是進了漢語學院(為外國人提供中文培訓),可僅僅一個學期之后,“聽說讀寫”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他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渴望,他毅然轉入人文學院,與中文系的中國同學一起上《中國古代文學》、《當代文學》課程,一起研究“漢語言文學”。

    從“繁體字”中領悟的中國傳統智慧

    沉迷于中國文化的大衛,對方塊字有自著自己獨特的理解,雖然不完全準確,卻頗得“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六書之要義。他指著“學習”二字對記者說:“你看這個‘習’字上面是鳥兒在拼命地拍打翅膀,所以鳥會飛翔是在生活中通過模仿習得的;而“學”字是老師在上面用教鞭打“兒子”,所以學習是通過后天刻苦的鉆研領會出來的。他又拿繁體字“道”字舉例:“‘道’字上面兩點一橫是陰、陽,下面是自然,三者交融產生智慧于“首”,你的腳跟著腦袋走,知行合一,就是道,道要符合自然的法則!贝笮l自豪地講述著。

    他還在紙上寫下“鬱”、“鬥”、“國際”等多個繁體字。大衛說,自己平時喜歡使用繁體字,因為“繁體字保留了好多中國傳統的智慧和思想。并不是說用簡體字不對,但有些簡得太離譜啦。比如‘皇太后’和‘博士後’怎么能是同一個‘后’呢?‘理髮店’和‘發現’怎么能是同一個‘發’呢?”

    “我不希望繁體字被很多中國人遺忘,因為這不僅是中國的寶貝,更是全人類的遺產!

    一篇課文聽40次 不找捷徑就是捷徑

    大衛說他的漢語是從自學開始的,要想突破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的障礙,他的經驗是:在學習的初級階段,他會每篇課文聽40次左右,每天按照正確的筆順寫漢字;到了中級階段,他開始大量的背單詞,大聲朗讀課文做錄音,跟中國的朋友多交流;到了高級階段,他開始背古詩詞,學習文言文,用中文寫日記。大衛現在的中國話非常標準,他笑著說,自己常常去聽以前的錄音,每次聽完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大衛的自學方法可謂踏實,當記者問他有沒有捷徑的時候。大衛搖搖頭說,不找捷徑就是最好的捷徑。你只要喜歡上中文,中文就會喜歡上你,但光會語言是沒有用的,如果你不了解中國文化,那么漢語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

    不做中國通 要做通中國

    大衛的業余愛好可謂廣泛,平時他喜歡畫油畫、彈鋼琴。來到中國后更把練習書法、喝中國茶吃中國菜列入了自己的愛好中。去年9月北京語言大學招新生時曝出一組北語學生會成員的照片,帥氣的大衛一下就在社交網站上走紅。他被網友們稱為“最帥學生會副主席”。然而大衛自己對于外貌帶來的一些虛名從來不放在心上。大衛說,自己更加注重一個人的內涵,真才實學。

    談到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說,希望可以繼續研究中國文化,打算考到博士,再去其他國家游學,看他們是如何研究中國文化的,美國將是他必去的國家!拔也幌胱鲋袊,要做通中國!彼忉,“中國通”只是個名次,指代一個了解中國的人,而“通中國”是個動詞代表他會一直將中國文化研究下去。

    (責編:趙英梓、林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