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2014教師節

    晏陽初:第一個進行鄉村實驗的教育家

    2014年09月07日16: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晏陽初:第一個進行鄉村實驗的教育家

    晏陽初1890年出生在四川省巴中一個書香家庭。1916年赴美國耶魯大學留學。1918年作為志愿者,為在法國工作的5000華工做翻譯、代寫書信、跑腿買東西。他發現這些人不愚笨也不粗魯,只是沒機會接受教育。他創辦華工識字班,編了本通俗易懂的識字小冊子。一年后,38%的華工能自己寫家信、讀懂他辦的《華工周報》。一位華工寫信說《華工周報》賣得過于便宜,擔心維持不了多久,他愿意把省吃儉用存下的300法郎送給晏陽初。這封信讓晏陽初獲得了巨大的力量與感動。

    1920年,晏陽初回到中國。彼時的中國,有85%的民眾不識字,這個沉痛的現實,堅定了他的信念。1923年,中華平民教育促進總會在北京成立。晏陽初選擇定縣作為試驗點,推行包括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公民教育在內的鄉村教育,開辦農民學校,教村民識字認詞,進行農業技術改良,創辦農民報,建立廣播電臺等。這一模式進入官方視野,1930年,國民政府首次將民眾教育列入法律。

    1949年,晏陽初赴美定居,中國的平民教育隨即被全世界認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倡導的基本教育計劃,即淵源于晏陽初的平民教育。美國國會曾通過總金額為2.75億美元的“晏陽初條款”議案,這是美國國會歷史上第一次由一個外籍人士促使通過撥款議案。上世紀60年代,晏陽初在菲律賓成立“國際鄉村改造學院”。他因他的教育理念被稱為“國際平民教育之父”。

    ——摘自《百年海歸 創新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海歸群體做了一個半世紀的強國夢,他們敢為人先,引領時代潮流,在諸多領域成為中國第一人。本書為歐美同學會建會百年獻禮圖書,不僅以人物串起海歸史,還折射出中國百年歷史。

    (責編:趙英梓、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