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高考改革應加強戰略思維

    2014年09月05日09:03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高考改革應加強戰略思維

      面對難局,要警惕兩種誤會:一是消極對待,從房頂挑下幾塊瓦片,就自稱改革;二是盲目躁動,以為拆了房子,問題會自動解決。

      據教育部透露,高考改革總體方案已完成,將征求社會意見。按規劃,高中不再分文理科,總成績由兩部分組成,今年起在上海、浙江試點。

      消息傳來,引發激烈爭論。贊者稱,現有高考制度對孩子們摧殘過甚,只要肯改,就應歡迎;彈者稱,不分科只會增加負擔,且新的總成績計算方法可能產生尋租空間。

      兩方意見都有道理,難下定論,值得深思的是:我們是如何走入“是或否”這種語境的?

      “是或否”是零和博弈,不論選擇哪方,必然會有一部分人輸,從而引發對抗。這樣的對抗多了,組織的合法性就會動搖,就會走向崩潰。所以,任何社會都要盡可能避免零和博弈,倡導多元化。

      但現實是,高考很難多元化,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的功能。它不僅是考查學業的方式,還是自下而上的通道,更是維系公平的紐帶。幾張考卷成了萬眾矚目,一次考試決定終生命運,這,怎么可能不令其扭曲?

      面對難局,要警惕兩種誤會:一是消極對待,從房頂挑下幾塊瓦片,就自稱改革;二是盲目躁動,以為拆了房子,問題會自動解決。

      高考改革難,因為各種系統性的缺陷在此匯聚,它是各種社會矛盾的聚焦點,靠變變形式、換換方法的工程思維,很難產生積極效果,可做系統性、全局性改革,又絕非教育部門一家就能說了算。

      概言之,高考改革的困境是戰略空間太小,制約了戰術自由。不論怎么動,都無法脫離零和博弈的掌控,改一次就挨一次罵,最終讓改的動力完全喪失,只能任其僵化下去。

      眾人推車,卻把車推進了死胡同,人人都睜著眼,卻共同跑了錯路,要改變這種“群盲效應”,不妨“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既然缺乏戰略空間,我們拓展戰略空間就是,比如:鼓勵民辦高校,允許其自主招生;推廣社區大學;將優質高教課程上網,使它像點餐那樣易得等?傊,改變人為稀缺的格局,讓大家真正看到,成功之路絕非一條,有助于緩解緊張狀態。

      當然,在戰略上下工夫,往往是前人栽樹,讓后人白乘涼,在難以考績的前提下,那些有遠見、有責任心的人才肯去做這種事。(蔡輝)

    (來源:北京晨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