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復旦大學章程》(以下簡稱“復旦章程”)起草之初所表述的——“校長的權力不能無邊”。6月4日,在楊玉良作出上述表述4年后,“復旦章程”征求意見稿終于出爐,正式公開征求意見,“學校黨政領導不參加學術委員會”這條旨在限制校長等領導權力的重要條款被寫入了章程。
學術委員會在復旦章程中被賦予了“學校的最高學術機構”的使命。它的“權力”非常大,涉及學校學科發展方向、重大學術規劃、學術機構設置方案、教師職務聘任的學術標準與方法、學校研究成果和獎勵等問題上都有“審議”、“決定”和“評定”的權力。
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我國大多數高校里,學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一職均由學校校長兼任。此次“復旦章程”明確把“校領導”排除在學術委員會成員之外,算是一項創舉。
據復旦大學章程制定工作小組組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吳曉明介紹,“學校黨政領導不參加學術委員會”這一條,是楊玉良要求加入到章程中的“限權條款”。也就是說,復旦校長通過章程“自限”權力。
“既然寫進章程里,那就不能改了。以后就算換校長了,新校長如果想進學術委員會,那他也得先走一大堆表決投票程序,先把章程改了再說!睆偷┐髮W發展規劃處處長李粵江全程參與“復旦章程”的制定和征求意見過程。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復旦章程”此前已被拿到教師代表大會上討論過一遍,收集169條教師建議,并采納了其中的103條建議,“但大家對‘學校黨政領導不參加學術委員會’這一條,意見比較統一,都很贊成這么做!
根據章程的規定,未來,學校各類重大決策須經學術委員會審議通過后,方能上報到學校黨委全會或者常委會進行審議決定。在校領導不能參加學術委員會的情況下,學術委員會對各類重大決策的審議就顯得“公平”了許多。
“如果校長、校領導在學術委員會里擔任主任,可能校長的意見會對學術委員會的審議產生一些影響!睆偷┱鲁讨贫ㄐ〗M成員、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熊慶年說,校領導進不進學術委員會這件事,目前存在兩種觀點。除上述“影響審議”的說法外,還有另一種“校長重視”的說法,“校長兼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就好像顯得學校很重視學術委員會一樣!
復旦章程制定小組的組長“級別”并不高,只是哲學學院的院長吳曉明。向來秉承“分權”、“放權”做法的校長楊玉良,全程都沒有參與章程的制定,而只是在章程草案公布后,提了些建議。
熊慶年至今仍記得4年前章程制定小組成立時的情形。當時,楊玉良走到眾多小組成員面前,雙手作揖對老師們表示感謝后,就離開了,“一點意見也沒有講,就讓我們自己去研究、調研了”。
這種“無為”的做法,使得“復旦章程”頗具一些“創新”精神。比如它首次把“學術獨立、思想自由”這樣的表述寫進章程中,比如它不在章程中高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這樣口號性質的內容,比如它用了大量篇幅闡述大學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同時,受制于“現實”,復旦章程在力求突破之余,也不得不顧及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盡管章程將“學校、院系兩級管理架構”這一重大教改試驗寫入章程,但并未詳細說明行政部門與院系之間的具體關系以及如何改、怎么改等;盡管通識教育的培養理念被寫入章程的總則中,但對通識教育的具體做法也并未做過多論述。
吳曉明說,這些都是正在改革試驗中的項目,把它們寫入章程,是為了確定這幾項改革發展的方向。不詳細多寫,是為了給未來的改革留有空間和余地。
本報上海6月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