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0日電(記者施洋 趙仁偉)記者10日從北京市西城區教委獲悉,西城區今年將在區內試行學區制,學區內學校教師、課程等資源共享,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全區。
西城區教委10日公布《關于推進義務教育重點領域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今年將通過試行學區制、擴大教育集團規模、加大教育投入等系列措施,逐步縮小區域、校際差異。據了解,西城區以街道行政區劃為基礎,設立11個學區,實現學區內部硬件設施、人力資源、課程資源的共享。11個學區分別為德勝學區、什剎海學區、西長安街學區、大柵欄椿樹天橋學區、新街口學區、金融街學區、陶然亭白紙坊學區、展覽路學區、月壇學區、廣安門內牛街學區和廣外學區。
西城區教委新聞發言人趙蓬欣介紹,為了實現學區與學區間的教育資源平衡,在街道的基礎上對學校劃區進行了調整,保證每個學區有至少4所學校,并同時覆蓋優質學校、教育集團成員校和特色校三類學校。在統籌資源的過程中,對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學區,如新街口學區,引入了實驗二小、育民小學、黃城根小學和北京三十五中等優質學校,進一步促進學區間的平衡。
此外,今年西城區還將有序擴大教育集團規模,在現有教育集團的基礎上,繼續在優質校的引領下建立新的教育集團,并將有新的學校加入集團中,目標是令教育集團總數達到15個,共涉及69所中小學。
趙蓬欣表示,西城區將逐步調整完善招生入學辦法,全面實現小學免試就近入學,杜絕入學考試,大幅增加優質初中接收計算機派位比例的規模。同時,對符合規定的京外戶籍適齡兒童,在全區范圍內分配入學。
趙蓬欣說,西城區今年計劃投入22.8億元,新建4所學校,對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學校進行改造。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