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外交官夫婦倆的支教路:為了孩子他們又回到那里

    2014年03月24日15:53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外交官夫婦倆的支教路:為了孩子他們又回到那里

      “回來的時間太長了,我得回去!60歲的孫麗娜打包好行李,準備在3月19日趕回貴州遵義縣龍坪鎮中心村小學,繼續為那里的孩子們上課。孫麗娜這次回北京總共只有兩個月,卻是她貴州支教8年來回家時間最長的一次。孫麗娜是東城區的退休小學教師,老伴朱敏才是位退休外交官,老兩口原本可以安逸地樂享晚年?墒菑2005年開始,老兩口放棄了北京的舒適生活,來到落后的貴州山區支教,至今已8年多。8年間,老兩口足跡遍及望謨、尖山苗寨、遵義龍坪等地,已深深扎根貴州的大山深處。讓大山里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老兩口看得比什么都重。

      到山溝里當老師

      2005年年初,孫麗娜和老伴朱敏才被“感動中國”中大學生徐本禹的事跡深深打動。老兩口想不到,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是如何能夠耐得住貧窮和孤獨,選擇到貴州落后的大山里默默支教?赐旯澞,孫麗娜隨即產生了到貴州山村教孩子們英語的想法,老伴朱敏才隨即表示支持:“你去那里教書,我也去,更何況貴州還是我的故鄉!

      當時,孫麗娜對距離北京數千里的貴州一無所知,即使是身為貴州人的朱敏才,對貴州也是既熟悉又陌生。朱敏才1965年畢業于貴州大學英語系,后被分配到外經貿部工作,在坦桑尼亞、利比里亞、毛里求斯、尼泊爾、加拿大等國家工作了17年。朱敏才也沒想到,離開家鄉40年后,他會重新踏上貴州的土地。

      2005年8月,孫麗娜和朱敏才來到貴州望謨縣,開始了支教之路。老兩口的要求極為簡單:有水、有電、能居住就行。如果學校有足夠多的老師,老兩口還會拒絕,他們選擇教師稀缺的小學。8年多來,老兩口的足跡已走過了多所鄉村小學,中心村小學是他倆支教的第五所小學。

      口糧都要背上山

      初到貴州山區,與城市生活的反差是巨大的。在黔西南州興義市馬嶺鎮的尖山苗寨,這種落差更是難以想象。在國外,孫麗娜作為參贊夫人,天天穿旗袍,坐汽車,配有司機,參加各種宴會,見的都是社會名流?稍诩馍矫缯,她只能靠著兩條腿,從山腳下走到山頂。

      “我們上山之前,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個寨子,孩子們只會說苗語,漢語都不怎么會說!备尷蟽煽隗@訝的是,村里的小學只有一名老師!白孕轮袊闪⒁詠,這里一共只有幾個老師上山,我們是第六個和第七個!睂O麗娜說,山上沒有食物,口糧都要背上來,之前上山的老師最多堅持半年就走了。孫麗娜說,從學校到鎮上至少要小半天,先走幾個小時山路到山口,坐摩托車再到一個村子,再坐三輪車才能到鎮上。

      讓老兩口下決心留在山上的是,當地村民對教育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尖山苗寨小學只有兩間教室,被稱為“袖珍小學”。這所簡陋的學校是村民們每家背7000斤石頭蓋起來的。學校里惟一的老師李云貴是村里唯一一個中專生,當時每月只有100元工資。因為貧窮,李云貴曾打算出門打工,可是學校里幾十名孩子齊刷刷跪在地上,求他留下。初到尖山苗寨小學,教室沒有電,窗戶上甚至連玻璃都沒有。孫麗娜老兩口休息的地方和公廁一墻之隔,只能戴著口罩睡覺。山上沒有自來水,喝水都是來自一個蓄水的水池子。很多情況下,水很渾濁,只好撒上白礬再喝。因為喝的水不干凈,孫麗娜得了拉肚子的毛病,一直到現在都沒好徹底。支教的兩年,老兩口幾乎沒吃過水果。由于缺乏葉黃素,加上強紫外線照射,原本就高度近視的孫麗娜視力更加衰退,以至于右眼因黃斑性病變而失明。此外,孫麗娜還得了口腔扁平苔蘚,甚至有口腔癌的危險。而老伴朱敏才則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呼吸暫停綜合征,身體也不好。

      要為孩子們蓋個食堂

      不過,孫麗娜卻認為她和老伴的付出很值得!拔覀冸x開時,原先一句英語不會的孩子們居然能唱好幾首英語歌,金錢、名利和這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更讓他倆欣慰的是,尖山苗寨小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孩子們有了嶄新的衣服和文具,民辦教師李云貴的待遇問題也得到解決,使得他可以安心教書了。

      如今,60歲的孫麗娜和72歲的朱敏才又來到遵義中心村小學支教。比起尖山苗寨,這里的條件好了些,但整體依舊落后。朱敏才發現這里的英語教學都是“啞巴英語”,沒有口語練習,于是承擔起了口語教學的工作。他還編寫了9萬字的教材,培訓全鎮的中小學老師,F在,他教出來的學生有的已經參加英語演講比賽了。

      現在,老兩口正在為學校建食堂而四處奔走!皩W生和老師們吃午飯都在操場上,看得讓人心酸!睂O麗娜說,阿里巴巴為建食堂提供了10萬元,目前還差20萬。孫麗娜說,有的孩子中午吃不上飯,只能餓著肚子聽課。在尖山的時候,輟學的孩子很多,一個孩子曾向她訴苦:“老師我們實在走不動路啊,我們餓!”

    (來源:北京晚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