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定慧里小學建于1991年,是一所小區配套學校。雖然學校不像百年老校那樣有厚重的歷史積淀,但是學校年輕充滿朝氣,校園內清新雋永,融人文與生態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經過不斷努力,整個校園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在文明祥和的環境中,慧小師生和諧相處,積極上進,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學校先后被評為: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學校;北京市文明禮儀示范校;海淀區教學管理先進校;德育管理先進校;學習型組織先進單位;綠色學校,文明單位;課堂德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1年,學校一舉躋身海淀區小學素質教育優質校行列,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冬F代教育報》、《海淀教育》、《海淀新聞》均對我校的校園環境建設進行過專題報道。如何引領學校繼續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文化是學校的育人之本,是特色學校建設的核心。以文化引領學校特色建設與內涵發展,將是有效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的有效路徑。圍繞這一宗旨,為了引領學校穩步提升,首先學校成立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整體規劃,在北師大張冬姣驕教授及專家團隊的引領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校園文化創建系列活動,從理念的梳理到扎根課堂我們認真研究。通過創新理念,實現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目標。
一、文化引領:用核心價值觀凝聚力量
首先,學校開展了文化尋根、討論活動。組織教師“定慧里”地名和校名研究中,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捕捉其中的文化靈感。學校首先從“定慧里”三字的基本含義入手,在此基礎上加工提煉。經過不斷升華,最終凝練出“定心慧行,喜悅人生”的學校核心價值觀!岸ㄐ摹,指定心思,定心態;“慧行”,指行為智慧,通達事理,品悟人生。簡言之,即靜思、勵志、通達、品悟。定心慧行者就是擁有喜悅人生預備能力的人。
至此,學校確立了“以人為本,建和諧校園;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師生更優發展”的辦學理念;明確了“篤定、聰慧、有禮”的育人目標;“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的校訓。形成了科學、規范的文化體系,為學?缭绞桨l展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學校狠抓師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放松,開展豐富的主題文化活動,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如學校開展了“;、校訓我知道”普及推廣活動。低年級在老師的帶領下,以兒歌、童謠的形式,理解和記憶;中年級通過講誠實、踏實的小故事來加深理解;高年級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誠實和踏實方面的討論和辯論。通過活動,學生們明確了“誠實做人”是更優發展的基礎,“踏實做事”是更優發展的途徑。在此基礎上,各班制定了自己的班規、班訓和班徽。維護集體榮譽,促進班級和諧發展,已成為學生的行動準則。
二、文化傳承:構建最具教育品位的校園環境
好的學校環境對教育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環境能塑造人,也能改變人。學生置身于富有特色的校園環境中,能陶冶性情,涵養氣質。2011年底,學校以區教委抗震加固工程為契機,以“文化特色建設”為抓手,開展新一輪環境規劃和改造。通過科學規劃,精心布局,使環境建設與時俱進,彰顯學校教育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在經歷了訪談、問卷的調研后,利用SWOT環境分析法,明確了學校的優勢與需要面對的問題。本著“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因地制宜,進行學校環境建設的整體規劃,制訂了校園環境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分工明確的領導小組。確定了定慧里小學的環境建設以“育人”為核心,“勵志、怡情、啟思、蘊德”為主線的整體設計思路,秉承景景皆思悟,處處皆育人的原則,既要創建優美的環境,又要體現厚重的文化底蘊,以此來引導學生在求知、求美的過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激發靈感,美化心靈,啟迪智慧。
(一)主體建筑蘊含核心追求
學校的兩座紅色教學樓高雅莊重,分別命名為定德樓與慧智樓。樓名第一個字連接起來即為“定慧”二字,第二個字連接起來為“德智”二字,蘊含著學校將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師生將一起攜手共進,共創定心慧行的喜悅人生。
(二)文化八景顯示豐富內涵
“渡英橋、求知亭、悅讀廊、暮省園”為我校獨有的建筑景觀,水、石、松、竹等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入到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由此,我們梳理出了慧小文化八景。景景意蘊深刻又相輔相成,既使人感到儒雅恬靜、積極向上,又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從東方升起,定慧里小學的師生走過大理石砌就的“渡英橋”開始了新的一天。冠以“渡英”之名,就是要激發師生以英才自勵,積極上進,日后真正成為英才。 我們借助橋的“連接、跨越”功能,進行拓展教育——每日走過“渡英橋”,都要有成長,都要有收獲——從而激勵師生不斷進步,不斷跨越。我們每年會利用“渡英橋”上好兩節課。入學課上,老師對一年級新生寄予期望:走過渡英橋,就進入了成長的樂園,將在慧小逐漸學會自立自強,成為快樂而有智慧的學生;畢業課上,老師勉勵所有畢業生:跨過渡英橋,將更上一層樓,鼓勵學生在新的環境學到更豐富的知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走過渡英橋,就是古色古香的“求知亭”。亭外青松環繞,蒼勁俊秀,亭內石桌古凳,古樸典雅。亭柱上鐫刻著勵志的楹聯,亭梁上描畫了著名的文化典故。濃濃的文化氣息暗示著慧小的學生要“秉承傳統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探求真知,勤奮學習,快樂健康地成長。
別具一格的“悅讀廊”掩映在繁茂蒼翠的的竹林中,暗合了“曲徑通幽,書香綿長”的意境。曲折的長廊中懸掛著古人的讀書小故事,提示著師生“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在長廊中靜心閱讀,將會獲取精神食糧,感受愉悅。
與悅讀廊遙相呼應的是“暮省園”。園中的名言警句采用竹簡造型,古樸、典雅,提醒師生在思考中前行,在反思中發展。地面上著名的開盤棋局,提醒大家人生如下棋,要顧全大局、抓住機會,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提升自己。
此四處建筑景觀不僅外在典雅,我們更注重挖掘其內在的象征意義,使學生在所見中有所思、有所得,立志向、啟智慧,陶冶情操,快樂成長。
渡英橋左右有兩池清泉,噴泉飛濺,流水潺潺,會使人聯想到“源清流潔,本盛末榮”的經典之句,體會到唯有源頭活水,才能保持生命朝氣。同時這流動的水也會使人想到“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哲理。臨近渡英橋的水車采用太陽能作為動力,六塊太陽能板是在全國科技大賽中因成績優異,組委會獎勵我校的。我們精心設計,利用太陽能板采集的能量帶動水車轉動,將水池中收集的雨水傳輸到花園中澆灌花草樹木,實現了能源的節約、循環使用?粗囖D動,清水流淌,師生會體會到世間萬物的循環往復,感受到世間萬物應和諧相處。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巧妙融合,可謂一舉多得。
校園中六塊明理石別具特色,鐫石的人文精神陪伴每一位師生共同成長。我們不僅感受到石的剛毅質樸,更在石頭所鐫刻的文字中領悟到了——敏而好學,知行合一的“學問之道”。同時,形態各異的明理石又在無聲地啟迪著我們: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是唯一的、獨特的,應根據自身條件和諧發展,形成自我獨特的個性。
學校種植了許多雪松。堅忍不拔,傲霜斗雪的雪松精神激勵著我們,雪松也進入到我們的;罩,成為體現辦學理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幽的早竹園是學生最喜歡的去處。竹子象征正直、虛心、它不畏逆境,寧折不屈的品格,是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是竹子特殊的審美價值所在。在竹園中展列的若干詠竹的詩篇,配以修修青竹,充滿了詩情畫意。早竹園的竹子在全校師生的悉心呵護下茁壯成長,也昭示著我校師生要像竹子那樣做虛心進取、高風亮節的人。
賞心悅目的自然景物似一位位良師益友無聲的教育啟迪著師生,以其豐富的文化底蘊感染熏陶著我們,讓我們感悟著深邃的文化傳統和哲學思想。
文化八景中橋和亭啟發學生從小立志,自立自強、探求真知;廊和園為校園增添了書香,為悅讀工程的晨誦、午讀、暮省創造了環境,怡養性情;水、石、松、竹這些自然景物又以其各自獨有的文化特質不僅令人心情愉悅,而且起到了啟思、蘊德的作用,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人的心靈。
(三)樓內文化突出悅讀育人
樓外的設計上我們注重景觀所體現的文化內涵,營造清新、幽雅的書香氛圍。在樓內文化布局上,我們圍繞四廊(樓道)、兩廳(門廳及小廳)、兩角(樓梯,水房等角落)展開構思,在細節上更是圍繞著書香校園深化設計,處處營造悅讀育人的文化氛圍,處處體現定心慧行的核心價值觀,引領師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門廳文化:穩重中追求進取
走進定德樓一層,映入眼簾的世界、中國、北京三幅地圖,不僅讓學生了解中國、北京市、海淀區、學校的地理位置關系,而且體現了溫家寶總理對學生的殷切寄語: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懸掛在地圖上方的是象形的飛翔的書籍,提示著閱讀將會讓我們不斷豐富,啟示我們只要敢于夢想,就會插上理想的翅膀自由飛翔。
在一層門廳的拐角處,是一個打開書卷的造型空間,突出了 “悅讀”特色。中間書籍座椅,象征進步的階梯。在玻璃幕墻上,有學生的培養目標、老師的追求,從而形成了一個動態的穿越型的閱讀區。
2.樓道文化:遞進中彰顯個性
定德樓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共分四層。我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審美情趣,在顏色上進行了劃分。
根據悅讀特色,結合每層學生情況,學校制定了不同的讀書主題。從而體現出讀天下書、思天下言、行天下事、做天下人的目標。
3.主題墻文化:傳承中學會創新
主題墻以“悅讀”為主線,我們精心設計了背景畫面和主題詞。教學區意在讓學生感受祖國悠久歷史的同時激發起振興祖國的豪情壯志。
辦公區則在時刻提醒老師們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要銳意進取,以身作則,在堅持與付出的過程中將會收獲學生愛的果實,也必將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4.教室文化:注重在和諧中展示風采
5.角落文化:在美觀中注重實用
6.專用教室文化:在優雅中突出特色
我們充分認識到學校的環境建設決不能是孤立的,靜止的、它應該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完善的過程,是一個全員參與共同營建的過程,所以,不同的區域我們都有相應的學生或老師進行管理,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師生的創造性,把“以人為本”真正落實到學校的建設中。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彰顯了“悅讀”育人的文化理念,體現了定心慧行的核心價值觀。
(四)校史室 雕塑展示特色發展
在文化建設的同時,學校也在梳理學校歷史,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取舍,著手建設學校校史室,為使校史室既展示學校的發展歷程,又展示學校的文化特色,我們精心設計五個板塊展示學校發展的不同階段,成為繼校園八景后另外一個學校文化傳播的基地,讓每一個慧小人都在了解學校歷史的基礎上潛移默化的受到定心慧行,喜悅人生這一文化理念的熏陶,相信經過我們大家不斷努力,我校畢業的學生將會有“定慧里”濃濃的文化特色的烙印引領學生的繼續發展,這是我們正在努力也是我們不斷追求的。
2013年的暑假,我校進行校門口的改造,將學校開放性的展示在大家面前,我們巧妙的利用變電箱展示學校文化八景,開放的座椅展示我們的文化八景歌,一塊穩健的泰山石屹立在校園門口,正如我們的校訓啟迪著我們的師生,只有“誠實做人、踏實做事”,才能開啟“定心慧行、喜悅人生”的大門。這也成為定慧西里小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三、文化創新:用“悅讀”奠基人生
2008年12月開始,定慧里小學參加了海淀區教委啟動的“學校特色建設”項目研究,在劉永勝校長為核心的“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指導下,學校完善了悅讀工程實施方案,進行文化引領下的特色打造,為了深化“悅讀”,學校實施課程推進戰略。定慧里小學的老師們編制了《景中品文化》 的校本課程,編寫了學校文化建設讀本,組建了學校景物介紹的學生導游團,為使學生讀懂這些文化,學校一方面通過課程進行傳授,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參觀慧小八景,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悟文化的魅力。還編輯出版了校本教材《晨誦集》。為使學生從小養成愛讀書,善思考的好習慣,學校開展了“晨誦—午讀—暮省”系列活動,學生在晨誦中開啟新的一天;在午讀中廣泛吸收營養;在暮省中反思提高,健康成長。為了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以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開展喜悅讀書節主題系列活動。開展了諸如讀書專題講座、跳蚤市場、親子共讀、晨誦展示、同讀一本書等多種活動。 “書香校園五個一”“晨誦經典、沐浴書香”“攜手名家 親近文學 閱讀名篇 啟迪智慧”等活動激動著大家的心。為鼓勵學生閱讀,學校不斷完善評價體系,每學期都評選讀書小博士、小精英,讓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教師的讀書活動也在同步進行。每學期,學校向教師推薦一至兩本好書。開學初,每位教師都要結合實際,制定個人讀書計劃。學期中,學校開展的“同讀一本書,領悟一句話”、“點評讀后感”、“讀書筆記展示”、“讀書沙龍”、“教師講壇”等系列活動,從不同側面對教師讀書成果進行檢驗。學校搭臺,開展教師讀書成果展示,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通過實施文化傳承、內涵發展、特色興校的發展戰略,不斷提升教育理念創造適合學生成長的環境。師生在與學校的環境文化形成認同的同時,陶冶了情操,規范了行為,激發了全校師生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逐漸贏得了家長的稱贊、社會的認可,上級領導的肯定。多次承擔市、區以上文化建設方面開放活動,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先后接待云南騰沖、蘭州市城關區、新疆雙語骨干教師、懷柔平谷教委領導及校長團、江蘇徐州校長及教委領導、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校長團的參觀。各位教育同仁對我校的校園環境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2013年經過全體師生不懈努力我校又被評為海淀區校園環境最具教育品味的十所學校之一。
我校將繼續以充滿文化內涵的優美環境,以“悅讀育人”的辦學特色打造學校品牌。使全體師生在慧小富有教育品味的校園內,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書寫育人錦繡文章,描繪和諧精彩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