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高考等重大改革該聽誰的

    線教平

    2014年03月05日16:36    來源:現代教育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高考等重大改革該聽誰的

    針對高考改革話題,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知名學者葛劍雄近日在全國兩會上發了不少言論:“任何制度都有弊病,高考制度也不例外,但如果這個弊病比較小,大家就應該抱著容忍的態度來對待!薄巴庹Z不算(高考分),對于外語好的人是不是公平呢?”“我到現在還沒看到,到底考試哪兒不公平,你給我拿出數據出來!

    對于葛教授的“小弊病容忍說”,筆者也并不完全贊同。但是,從葛教授這番言論里,我們不難聽到他的不滿意;其言外之意,高考這項涉及千百萬家庭和孩子的切身利益的改革,任何的風吹草動都不是小事,都應該廣開民意,傾聽各方意見,而且,在作出決策之前,最好有科學的調查數據作支撐。

    筆者對葛教授的這番建議深以為然。以探索高考外語改革為例,一段時期以來,對高考外語的批判甚囂塵上,“外語滾去高考”的呼聲不絕于耳,一時間,不僅外語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就連數學是否該“滾出高考”也成了熱議。于是乎,減低外語分數權重的政策隨之出爐。

    且不說外語該不該“滾出高考”(國際上有通行做法),單說有關政策出爐以后,質疑聲并沒有消停。誠如葛教授指出的那樣,降低高考外語分值的權重,一是降低不了人們對外語的重視程度,即使不是150分,但“誰敢拿100分開玩笑?”二是,“對于外語好的人是不是不公平呢?”

    爭議代表了不同利益群體間的呼聲,這原本很正常。但爭議聲這么強烈且發生在政策出爐后,這至少說明了,我們的決策部門在作出涉及不同利益群體的政策之前,并沒有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至少沒有拿得出的調查數據,讓人信服口服地閉上嘴。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父子二人拉一匹小毛驢出行,路人說,這父子倆是傻瓜,放著驢不騎。父親聽了就讓兒子騎在毛驢上走,可有人又說這兒子沒孝心,讓老子步行。兒子聽了就讓父親騎著毛驢走,路人又說這老子沒疼兒女之心,讓兒子步行。父子倆聽了只好都騎在毛驢上走,可路人又說這父子太殘忍,不心疼毛驢被壓壞。無奈的父子只好抬著驢子走了。

    故事中的寓意并不難理解。面對基于不同立場的不同意見時,當事人如何做出科學決策,不僅考驗著決策人的智慧,也考驗著有沒有一套科學決策的制度和程序來做保障。而后者,恰恰是一個現代國家、公民社會本該具有的。

    眼下,正是教育等各項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緊要關口,對于涉及千百萬家庭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刮起一場風暴,乃至影響到我們社會的穩定,但面對民眾的訴求,我們又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拍腦門,想到哪兒是哪兒,唯一的辦法就是廣納民意、多方論證,拿出基于事實和數據的科學決策和辦法來。

    我們應該意識到,即使是改革進入到了深水區,也并不意味著粗暴決策,也并不意味著深化改革必然要損害某一群體的利益,改革的最終目標還是要實現公平公正,實現你贏我贏大家都贏,當然,前提是,既得利益必須是正當、合法的。

    高考等重大改革決策到底該聽誰的?是自作主張地拍腦門決策,還是像寓言中的爺孫二人,還是基于充分的調查、廣納民意?這確實很值得我們決策部門深思。

    (責編:教育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