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0日電(熊旭 實習生潘金潔瓊)近期,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發布的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公告顯示,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2.2萬億元,占GDP的比例達到4.28%,超額完成了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4%目標。
對此,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說:“這一目標的實現得益于三方面。一是政策得力,為實現4%,國務院專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出臺了嚴格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提高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預算內基建投資用于教育的比重、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渠道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二是財政給力,在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中,財政性教育經費所占的比重超過80%,是教育事業的第一大保障;在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中,公共財政預算撥款所占比重接近90%,是經費來源的第一大渠道;在全國公共財政支出中,財政教育支出所占比重超過16%,是公共財政的第一大支出。三是地方努力,2.2萬億年度財政性教育經費中,中央支出不到20%,80%都在地方。地方政府是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使用和管理的責任主體,為實現4%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貢獻!
杜玉波提到,為實現4%,財政部會同教育部采取了三大舉措:一是逐級核定了財政教育支出占比。這是實現4%目標最為核心的舉措。二是拓寬了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渠道。三是建立了評價激勵機制。
杜玉波強調:“4%的實現,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目前,國家用于教育的錢逐年增加,為教育辦了多少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一些大事、好事和難事,極大地促進了教育發展和教育公平!
但同時他又表示,這一目標的實現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目前我國教育支出總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特別是各級各類教育生均經費遠低于中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萬多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中,70%是教師工資和學校運轉支出等剛性支出,而且4%中有的用于化解債務補歷史欠賬,有的用于軍校、黨校等非國民教育,有的用于離退休人員等社會支出。與實現“中國夢”,完成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提出的教育發展目標和改革任務相比,教育的薄弱環節還很多,差距還很大。
杜玉波說:“要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對教育提出的目標和要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仍需要各級政府嚴格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依法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鞏固4%成果,進一步提高教育經費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