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探訪北京十一學校:每名學生按自己所選課程上課

    2014年02月14日10:54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探訪北京十一學校:每名學生按自己所選課程上課

    1月17日,《解放周末》刊發的《突圍,突圍!——與崔永元同訪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一文,在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也引發了人們的好奇:這所讓崔永元感慨“真想在這里上學”的學校,到底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它有多么與眾不同?

    為此,記者深入這所特別的校園,一窺究竟。

    4174名學生,4174張課程表

    記者隨意抽取了北京十一學校高一年級趙天嘯和饒碩平兩位同學的新學期課程表,發現它們截然不同。

    以周二上午為例。第一節課,趙天嘯在413教室上自習課,饒碩平在119教室上化學Ⅲ級課程;第二節課,趙天嘯在405教室上高中語文基礎課,饒碩平則在419教室上數學Ⅲ級課程;第三節課,趙天嘯在417教室上數學V級課程,饒碩平在404教室上高中語文基礎課;第四節課,趙天嘯選擇在307教室上物理Ⅲ級課程,饒碩平則在318教室上物理Ⅱ級課程;第五節課,趙天嘯上的是網球課,饒碩平則上羽毛球課。

    在北京十一學校,全校有4174名學生,就有4174張不同的課程表。學生們采取“走班上課”制,每個人都按照自己所選擇的課程安排一天的“行程”。

    每年秋季開學的時候,十一學校的每位學生都會拿到一本《學生課程手冊》,手冊上詳細介紹了學校提供的全部課程。

    第一次選課,面對如此多元的課程,學生們大多不知所措。

    高三學生陳天澤回憶起當時的茫然:“高二時我們第一次自己選擇上什么課。是選難的,還是選容易的?是選自己喜歡的,還是選父母希望自己學的?我根本不知道。最后,我選了最多、最難的課程,結果一個學期下來把自己弄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

    經過那次“折磨”,陳天澤理性多了。到第二年,他學會了根據自己的興趣、時間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十一學校課程研究院院長秦建云說:“給學生安排課程和學生自己選擇課程,完全是兩個概念!币驗橛羞x擇,每個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的“最愛”。

    秦建云告訴記者:“課程”一詞的拉丁語原意是“跑道”。不同的課程,正是為每個孩子的成長需求開辟不同的“跑道”。

    在學校影院里看電影,也能拿學分

    除了人們頭腦中固有的那些傳統課程,學校里還有許多“非典型性課程”。

    初二年級的張同學酷愛寫作,在網上寫了一部20多萬字的小說,點擊率頗高。為此,學!皸椓执鍟骸钡奈河吕蠋煘樗岸壬矶ㄖ啤绷艘粋人的寫作課。最近,她正以自己的經歷為原型,創作一部叫《戶口》的小說。每周一下午的寫作課,課程內容就是和老師一起討論小說的細節以及寫作手法。

    在十一學校,還有一些課程聞所未聞。

    比如,學生可以選擇在學校影院里看電影,或者聽“名家大師進校園”的講座,都可以獲得一定的學分。

    再比如,參加學生社團也是一項課程。學校規定,如果學生自己組織一個社團,并且能夠持續一個年度,可以獲得4個學分;如果學生在一個年度中積極參與一個社團的活動,可以獲得2個學分。

    在十一學校里,有學生自己管理的校服中心,有學生自己經營的文化用品商店和格子鋪,有學生自己辦的雜志、報紙、電視臺、廣播臺,每個月還有學生自己策劃組織的各種外國文化日活動。各年級還有自主管理學院,學生可以自主申報各個管理服務崗位。這些,都是“課程”的一部分。

    算下來,這所學校一共設有265門學科課程、30門綜合實踐課程、75個職業考察課程、272個社團課程、60個學生管理崗位課程,除了17門是必修課,其他全部為選修課。

    教室成了學生最喜歡的10個地方之一

    高中教學樓311室,是一間生物教室。

    沒有高高的講臺,靠窗的一排窗臺上,擺滿了花花草草,都是學生們自己認養的。另一面靠墻的桌子上,全是實驗用的儀器、試劑、標本,學生可以隨時動手做實驗。書柜里配置了有關生物課的音像、圖書資料、外文教材。墻上貼著一張人體器官結構圖,還有一條醒目的標語:“講給別人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最特別的是教室的后面,面對面擺著兩張辦公桌。原來,這里兼作兩位生物教師的辦公室!稗k公室”里一應俱全,有一排書柜,有打印機等辦公用品,還有一面老師用的穿衣鏡。

    教室里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老師成了每間教室的“主人”,學生則成了教室的“客人”。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固定的學科教室,資源齊備,便于教學。由于老師把辦公室搬進了教室,學生們一旦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可以隨時到教室里找老師解答。

    實行走班上課后,這樣的教室對學生來說又有了新的吸引力。

    讓我們來算一筆賬。走班上課后,每一位學生每學期大約在10個教學班里上課。這也就意味著,學生的交往范圍,由過去的平均40個同學,增加到現在平均300多個。

    高一年級的肖珩癑和初一年級的劉易忻,因同時選修藝術課《雷雨》而成了朋友。肖珩癑在劇中扮演魯大海,劉易忻演的是一個仆人。課上,他們是相互促進的好搭檔;課下,他們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肖珩癑高興地說:“戲劇課讓我找到了最好的朋友!薄捎诠餐呐d趣愛好而走到一起,誰說他們中將來不會走出喬布斯和他的伙伴呢?

    學校每年年底都進行一次調查,讓學生寫出自己最喜歡的學校里的10個地方。如今,“教室”也榜上有名。

    在那兩個星期里,沒有老師,沒有作業

    十一學校有一個特別的學制——“小學段”。學校把每學期20周劃分為兩個大學段和一個小學段,每個大學段為9周,小學段為2周,學期結構為大學段/小學段/大學段。在小學段的兩個星期里,沒有老師,沒有作業,由學生自主安排。

    周志英老師說:“設置小學段就是想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培養他們的自律意識,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

    第一次經歷“小學段”,高二年級的陶頌真有點不適應。她說:“放著大把的時間,卻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學著學著我竟然睡著了。后來我改變了策略,中間困的時候休息一下,讀幾頁《莊子》,調整一下情緒,再接著按計劃做!

    高一年級的劉毅倫提前2個月就開始為“小學段”作規劃。他在兩周的“小學段”里,對每一天、每一個時間段都進行了詳細安排,既有讀書、練習,也有社團、健身;既有復習鞏固,也有拓展閱讀!靶W段”后,他對自己作了這樣一番總結:“我基本上做到了有條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漸漸懂得要為自己負責,自我管理!

    在“小學段”里,有的學生讀完了巴金的三部曲《家》、《春》、《秋》,有的學生重做了一遍教材中所有的物理實驗,也有的學生走出校園做了一段時間義工……

    課時壓縮了,活動這么多,會不會影響成績?面對記者的疑問,張之俊老師給出了讓人意外的答案:“成績反而更好了,因為學生們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自主學習,所以效率更高!

    沒有所謂的好學生和壞學生,每個人都只是他自己

    瘦瘦的徐子晗,看上去一副典型的書生樣。

    正如他自己所說,他不是標準定義下的好學生。初一的第一次月考,他考了個班里倒數第二。盡管已經盡力而為;但最好的成績也只是“偶然一次爬到年級中上游”。好不容易直升到高中,學習成績仍是飄忽不定。

    但如果你知道他有多么豐富的社會活動,你就能明白為什么他總說自己活得很精彩——他的諸多頭銜中包括 “星月共輝”文學社創始人、校文學院院士、學生管理學院行政班助理、模擬聯合國骨干成員、松林書院特別管理員以及“名家大師進校園”活動常任主持人。

    徐子晗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描述自己:“愛咖啡,愛奶昔,不愛柚子茶;愛品讀經典,愛享受生活,不愛枷鎖的束縛;愛16點11分的自由,不愛7點29分的慌張;成不了學霸,也不期待大神;我只是特立獨行與非主流的代表;我和你一樣,都是世界的奇葩!

    像這樣的“奇葩”,十一學校還有很多。

    周子其和李睦麟,高一開學前分別給學校寫信,洋洋灑灑數千字,提出了自己對軍訓的看法和建議,結果學校采納了他們的部分建議。

    在高二王愛麗老師的生物Ⅱ課堂上,總能看到一位站著上課的學生。他說:“我很喜歡學生物,但是坐著特別容易打盹、走神,站著聽課精力更容易集中,而且視野還比較開闊!睂Υ,王老師的態度是,“他愿意站著就站著吧”。

    還有畢業生王瓏正。在學校時,他不喜歡數學、物理、化學,只喜歡畫畫。父母不理解他;但學校接納了他,讓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那里他常常夜以繼日地畫。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王瓏正被全世界最頂尖的藝術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錄取。

    在十一學校,沒有所謂的好學生和壞學生,每個人都只是他自己。

    回400多條學生短信,花了他5個多小時

    李希貴校長的辦公室。

    面積不大,卻有兩整面墻的書柜。記者發現書柜里有很多適合學生閱讀的書,李校長解釋說:“那就是給學生準備的。我的辦公室里每天都有很多學生來來往往,只要是學生看中哪本書,就可以隨時拿走!

    采訪前幾天,正是李希貴的生日。他的手機里有400多條祝賀短信,絕大多數是學生發來的;貜瓦@些短信,李校長花了5個多小時,一直忙到深夜!敖^不能漏了一個學生!彼@樣說。

    在學校里,學生們見到他,有的竟當面叫他“貴哥”、“貴爺”,他沒辦法,只好出手在那學生的胸口象征性捶一拳。

    學校里的師生關系,就是這樣 “沒大沒小”。

    50多歲的地理老師趙蓓,學生們都叫她“趙姨”。為了參加師生辯論賽,她心甘情愿拜學生周子其為師,一板一眼跟著這位金牌學生辯手學習辯論規則和技巧。

    侯敏華老師向記者展示了一名學生發給她的短信:“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焙罾蠋熣f:“我工作20多年了,學生發給我的短信成千上萬,這是我第一次收到學生對我的教學方法的評價。我感到欣慰!

    讓老師們欣慰的,還有很多很多。

    畢業生梁清馨說:“十一學校改變了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讓我知道小人物也可以有大夢想!

    何癑說:“我學會了自學,認識到學習既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不能太看重成績,要有心理上的準備,只要不到最后,都為時不晚!

    趙夢遙說:“我明白了如何與人相處,我不再害怕老師,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同學和朋友!

    ……

    2013年9月的開學典禮上,學校里設置了一面“夢想墻”,每位學生都將自己的夢想貼在上面。有的學生想成為IT精英,有的想當作家;有的想當明星,有的想做新聞工作者;有的只想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些夢想各不相同,卻并非遙不可及。

    李希貴說:“我們的路徑很清晰:發現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喚醒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啟動每一位學生的內動力,讓每一位學生成為自我發展的承擔者。只有解放了學生,讓他們擁有相信自己的力量,他們才能去實現心中的夢想!保ū緢笥浾 徐蓓)

    (責編:賀艷花(實習生)、熊旭)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