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高考狀元成“流浪漢”并非是件壞事

    2014年02月12日09:46    來源:湖南紅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高考狀元成“流浪漢”并非是件壞事

    八年前,劉寧以近650分的高分,成為四川涼山某縣的理科狀元,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大學畢業后,找了幾個工作都覺得不理想,就放棄了。劉寧稱“如果找不到喜歡的工作,我寧愿不工作!彼_始沉迷網絡,并覺得像多數人一樣工作結婚很無聊,寧愿選擇當“流浪漢”。(2月11日《成都商報》)

    “狀元”,這是一個多么讓人羨慕、敬佩的詞,在人們心中,這早已成為“驕傲”、“榮譽”、“前途”的代名詞。然而,狀元成為“流浪漢”,落差之下,也難免讓人重新審視和定位“狀元”一詞。

    不否認,能考上狀元,智商肯定不低,特別是在當下的考試制度下,“分數”的指揮棒地位沒有改變,教育重“智商”輕“情商”的“偏科”現象仍舊沒有改觀,這是情商教育的失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用文化培養人的全面成長,如果僅僅以分數論英雄,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教育觀,狀元也并非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對狀元劉寧而言,成為當地的理科狀元,是多么不容易,相信他也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墒,他并沒有意識到,狀元不等于成功,并非成了狀元就可以高枕無憂。大學畢業邁入社會,面臨的另一個“大課堂”,不同于學校教育的是,在社會這個“課堂”上,智商雖重要,但情商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特別是在就業公平不斷進步的當下,狀元找不到工作、狀元拿不到高收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澳苷呱、庸者下”,有能力遠比只有一個狀元的名頭更靠得住。

    因此,狀元成了“流浪漢”,雖然讓人惋惜,但在一定層面上講,這并非是一件壞事。它告訴狀元們:少一些狀元光環的沾沾自喜、不切實際的幻想,多幾分腳踏實地,才能真正成為社會上的“狀元”;它也告訴當下的教育:智商教育固然重要,情商教育也不可或缺,否則,顧此失彼,所謂的“狀元”就徒有虛名;同時,它也告訴整個社會:以平常心看待狀元們,這樣的榮譽僅僅是暫時的,僅僅代表某一方面的才能,經得起社會的大浪淘沙,才能真正成為處處發光的“真金”。

    (責編:李  卓(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