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個謎語流傳已久:“什么東西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你看,時間的步伐竟如此形象生動地概括了變幻的人的一生。
請以“時間的聲音”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審題指導】
本次作文題目是一個給材料命題作文,因此只能按命制題目作文,不允許自擬題目。時間本來是沒有聲音的,“時間的聲音”是對時間流逝的痕跡的形象的說法。因此,作文題目比較抽象,作文時要善于把大題目化小,把抽象的題目具象化。
時間的流逝引起很多人、事、物的變遷,因而,“時間的聲音”首先是“歷史的見證”:以你的所見、所聞、所經歷的事反映國事、家事、自己的事,折射出人間的正道滄桑。
“時間的聲音”又是哲理的:歷史的經驗、歷史的教訓、歷史的燦爛、歷史的苦難無不在訴說一個個深刻的哲理。以你的所感,去發現其中一個哲理。
“時間的聲音”響在今天,響在你高三的日子:寬松一點,學得生動活潑點;抑或寧愿為明天的輝煌而甘為苦行僧。
“時間的聲音”響在未來,那么你就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編成一個個美麗的故事、一首首優美的詩篇。
該作文題目適合寫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含記敘文)或議論性散文(含哲理散文),不適合寫那種典范的議論文。
【優秀例文】
時間的聲音
平山縣外國語中學高三5班 齊立娟
奶奶周年祭日的時候正好放了假,我便和家人回了村子里。
木制的門推開時發出“吱呀”的聲響,外院里三棵大的梧桐樹也都還在。東側曾經是一方一米多高的土坡,長著各種小樹,草長得也很茂盛,經常有蛇出沒。而現在,那里很平整。只有不到一米高的樹,沒有了雜草。西側種著些不知名的花樹。在雞舍前有一個水坑,小時候無意扔到里面的桃核現在已經長成了胳膊粗的樹。去年的時候樹上掛了兩只桃子,黃色的果肉又甜又脆。
外院和內院之間有門相通,內院的正房被影壁擋住了,影壁前有一架壓水機,但是早已壓不出水來了。它的表面覆蓋了厚厚的鐵銹,似乎用手一捏就碎了。里面的皮塊上密布著一道道的裂縫,殘破不堪。
影壁上的畫早已褪了色,那棵依附著它生長的葡萄樹已經沒有了。我還記得小時候每到七夕就會搬著小板凳坐在葡萄架下,等著聽牛郎織女的談話。
西廂房是小時候我和母親住的,現在的門已經看不出原本的顏色了。新住來的人拆了舊的鎖,裝了新的,與那青灰色的房實在有些不搭。
房屋里以前用過的衣柜已不知去向,但炕還在,只是換了新的被褥。
記得十年前搬離這里的時候,衣柜里拾掇出了好多“心”形卡片和一些明信片。明信片已經泛黃了,“心”形卡片被保存得很好,但是邊角有些向上翹。那是父親曾經送給母親的,現在卻已經找不到了。
東廂房是用來放雜物的。小時候在村子里上學,一下課就跑回家,到這屋來拿些吃的,再回學校,前后不過五分鐘,F在它被鎖得緊緊的。但是,暗綠色的門早已不能合得毫無縫隙了。
正房是奶奶住的地方,哥哥就是給奶奶帶大的。
正房的里間有三個柜子,一個上面放著一臺十七英寸的黑白電視,一個雙開門的放著衣服。另一個是笨重的漆紅大方柜,上著鎖。小時候母親對我說,這個柜子里放著爺爺的遺照,但是奶奶是從來不給我們看的。而現在,這個柜子上擺著的是她和爺爺的照片。黑白電視早就沒了,雙開門里的衣服也沒有了,現在放著的是一件件泛著黃色的孝衣。那個笨重的箱子一打開就有一種腐朽的古老的味道撲面而來,讓人想流淚。
院子里的冬棗樹被大風刮折了,香椿樹也砍掉了,正屋與西廂房的夾道里堆滿了生銹的雞籠。正屋與東廂房之間用來洗澡的小屋已經封住了,地上長滿了厚厚的青苔,無人問津。
這座青藍的房子像是沉睡了的美人,她任時間如刻刀一般把她美麗的容顏劃上一道道的皺紋。她一直在那兒,似乎早已聽著時間劃刻的聲音沉寂了。
點評:
通過對老家舊院的變遷來表現時間流逝的痕跡,從而體現文題“時間的聲音”,折射出人事的滄桑。描寫細膩,讀之如同讀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讓人倍感凄涼、感傷。(指導老師:牛瑞兵)
![]() |
相關專題 |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